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東南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東南大學918傳熱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48 | ¥400 |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東南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95%的同學還閱讀了:[東南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東南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東南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東南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東南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東南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東南大學考研難嗎]
[東南大學研究生院]
[東南大學考研群]
[東南大學研究生學費]
[東南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因為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東南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的同學注意: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東南大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807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東南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918 傳熱學 |
|
備 注: | 復試科目:533熱工測量原理或5c1鍋爐原理或5c2制冷原理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東南大學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并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2017年,東南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名單。學校11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5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兩者均列全國第八位;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學列20位、計算機科學列16位,這兩個學科均進入ESI世界前1‰。
專業介紹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潔凈開發、生產、轉換和利用為應用背景和最終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熱、光、勢能和動能等形式向功、電等形式轉化或互逆轉換的過程中能量轉化、傳遞的基本規律,以及按此規律有效地實現這些過程的設備和系統的設計、制造和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等的一門工程基礎科學及(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應用技術科學,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的理論基礎。其所涉及的主體行業對整個國民經濟和工程技術發展起著基礎、支撐以及驅動力的作用,在工學門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
復試科目: 05制冷及低溫工程方向復試科目533或5c2,其它方向復試科目533或5c1 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
918 傳熱學 《傳熱學》(第四版)楊世銘,高教出版社 |
參考書目
918 傳熱學 《傳熱學》(第四版)楊世銘,高教出版社
533 熱工測量原理 《熱工測量及儀表》(第三版). 朱小良、方可人: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年
5c1 鍋爐原理 鍋爐原理(第三版)周強泰. 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5c2 制冷原理 《制冷技術與裝置設計》張小松,重慶大學出版社
分數線
年份 | 分數線 |
2020 | 310 |
2019 | 320 |
學費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學費為每年8000元。從2014年秋季開始,公費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實行自費研究生,規定碩士研究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具體情況視學校專業而定。針對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難的情況,國家提供獎學金、助學金等資助,且高校一般都會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對學子進行補助,確保研究生能夠正常順利的完成學業。
主要導師
賁昊璽,能源工程系教授、博導、青年高端人才計劃。2003-2007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并獲化學學士學位,2009-2012年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可再生生物質研究中心(Renewable Bioproducts Institute)獲得博士學位,師從生物質轉化領域著名專家,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田納西大學州長特聘首席科學家(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Governor’s Chair for Biorefining)-- Professor Arthur Ragauska。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已發表SCI 學術論文38篇 (他引535 次),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19篇,通訊作者SCI論文6篇,1篇第一作者SCI 論文為前1%高被引論文,第一作者學術專著2 章節,美國國家實驗室標準測試方法1 部。
劉倩,女,工學博士,副教授。2004年獲浙江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06.9-2007.10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赴香港理工大學交流,2009年獲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任教。2017.9-2018.8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潔凈煤與生物質熱轉化等方向的研究。獲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等人才項目資助。有主持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等,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及企業課題。
程力,男,1971.2月生,湖北廣水人。1992年畢業于南京化工動力專科學校工業自動化專業,同年工作于東南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2000年獲東南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學位,2001年任東南大學動力系講師,2008年獲東南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博士學位,同年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工業過程自(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動化控制技術、重力慣性組合導航技術、激光盤煤裝置、大型船舶無人機艙技術、高壓直流供電系統蓄電池遠程維護與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過國家“863”高技術研究項目及其他部委科研項目多項,先后完成了工礦企業自動系統研發改造項目10多項,發表論文1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4項。
李益國,男,1973年11月生,山西絳縣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1995年和1998年在太原理工大學和東南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4月-1999年8月在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所工作,2002年在東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晉升副教授,2007年9月-2008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San Diego分校訪問學者,2014年晉升教授。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東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師資力量雄厚,地理位置優越,學校環境優美,是廣大學子求學的良好選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東南大學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院/系名稱: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整體水平得分:81
學科在全國排名:6
2020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復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003 能源與環境學院(83794251) 080700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
90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
該人數為學院擬考試招生人數(含非全日制),不含擬招收推免生人數。最終考試招生人數根據教育部下達計劃及實際錄取推免人數進行相應的增減。 復試科目: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080700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
90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 復試科目: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專業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清華大學 | A+ |
2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4 | 浙江大學 | A |
5 | 天津大學 | A- |
6 | 華北電力大學 | A-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8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10 | 北京理工大學 | B+ |
1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1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13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14 | 上海理工大學 | B+ |
15 | 東南大學 | B+ |
16 | 江蘇大學 | B+ |
1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B+ |
18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19 | 同濟大學 | B |
2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2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22 | 山東大學 | B |
23 | 重慶大學 | B |
2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25 | 海軍工程大學 | B |
26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27 | 北京化工大學 | B- |
28 | 東北大學 | B- |
29 | 吉林大學 | B- |
30 | 東北電力大學 | B- |
31 | 武漢大學 | B- |
32 | 中南大學 | B- |
33 | 西北工業大學 | B- |
34 | 上海電力大學 | C+ |
35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36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37 | 青島科技大學 | C+ |
38 | 鄭州大學 | C+ |
39 | 武漢理工大學 | C+ |
40 | 華南理工大學 | C+ |
41 | 四川大學 | C+ |
42 | 蘭州理工大學 | C+ |
43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44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45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46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C |
47 | 東北石油大學 | C |
48 | 中國礦業大學 | C |
49 | 長沙理工大學 | C |
50 | 西華大學 | C |
51 | 天津商業大學 | C- |
52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C- |
53 | 太原理工大學 | C- |
54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C- |
55 | 沈陽化工大學 | C- |
56 | 河海大學 | C- |
57 | 合肥工業大學 | C- |
58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59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應用能力。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四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四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B000102
|
博士英語
|
春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B003129
|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B003102
|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3
|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04
|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5
|
工程熱物理專題(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6
|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7
|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及其數學模型
|
春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5
|
燃燒專題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修
環
節
|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代碼:0807 )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掌握堅實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畢業后能到能源動力領域的研究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大型工礦企業從事教學、研究和開發工作。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三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3至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半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三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外文文獻15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S0003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春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S000105
|
碩士學位外語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春秋季
|
20
|
1.0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S0003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春秋季
|
18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S000114
|
數理統計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5
|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考查
|
必選
|
|
S003201
|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202
|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3
|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4
|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5
|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6
|
可再生能源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1
|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2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1
|
低溫與制冷原理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2
|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研究型)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501
|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選
學
位
課
|
S003406
|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至少選1門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碩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
|
1
|
|
考查
|
|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代碼:0807 )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在能源動力領域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能源動力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六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六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B000102
|
學位英語
|
春秋季
|
60
|
5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春秋季
|
20
|
1.0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31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5
|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29
|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
B003102
|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3
|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4
|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5
|
工程熱物理專題(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6
|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7
|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及其數學模型
|
春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5
|
燃燒專題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0114
|
數理統計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201
|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202
|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3
|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4
|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5
|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6
|
可再生能源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1
|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8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1
|
低溫與制冷原理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2
|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研究型)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501
|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選
學
位
課
|
S003406
|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至少選1門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概論(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能源環境工程
(學科代碼:0807 21)
學科簡介
本學科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始建于2002年。本學科是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是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0名,其中教授8名(含博士生導師6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擁有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能源環境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應用能力。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燃燒污染物形成機理、監測與防治技術(2)固體廢棄物能源化處理技術(3)工業廢氣、廢液治理與能源化處理(4)潔凈煤技術(5)能源環境管理與系統工程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六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六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表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排名第一),其中被SCI收錄1篇。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B000102
|
學位英語
|
春秋季
|
60
|
5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春秋季
|
20
|
1.0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8
|
環境流體力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0104
|
數學模型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
B003129
|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3
|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
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3
|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2
|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5
|
燃燒專題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0114
|
數理統計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201
|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317
|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8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1
|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6
|
可再生能源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3
|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501
|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選
學
位
課
|
S003406
|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至少選1門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概論(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培養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領域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建筑節能、空調制冷工程、人工環境、室內空氣品質、智能化樓宇等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教學與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設備開發、工程技術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調與制冷設備新技術
2、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
3、樓宇智能化
4、HVAC系統先進技術
5、室內空氣品質分析與控制
培養年限
博士生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2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必選
|
B000102
|
博士英語
|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B000104
|
數學模型
|
春秋
|
54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2門
|
B003104
|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B003105
|
工程熱物理專題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B003106
|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3
|
暖通空調模擬技術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
必
修
環
節
|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全面掌握并熟練運用本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尤其是對熱工過程、制冷空調設備、建筑環境、智能化樓宇等方面獲得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對測試與實驗方法、數值分析與計算、計算機應用等得到多方面培養和訓練,從而對能與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關鍵技術進行理論分析與探討,并指出解決的思路及途徑,使學生畢業后能到研究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大型工礦企業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氣調節與制冷新技術
2、建筑節能技術
3、人工環境技術
4、樓宇自動化
5、暖通空調系統設計與優化
6、室內空氣品質與空氣潔凈技術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外文文獻 1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S0003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S0003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春秋季
|
18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0105
|
碩士學位外語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
20
|
1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030
|
數值分析
|
秋春
|
60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1門
|
S00031
|
工程矩陣理論
|
秋春
|
60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秋
|
54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
|
54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401
|
制冷與低溫原理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
2門
|
|
S003404
|
空調系統微機測控技術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402
|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5
|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202
|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二年
|
20
|
1
|
|
|
必選
|
|
必
選
學
位
課
|
S003406
|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至少選1門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S003505
|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選聽公共講座或學科進展類講座
|
要求文管醫類碩士生選聽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的公共類講座至少5次;理工類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學術會議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
1
|
|
考查
|
|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400字以內)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培養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領域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建筑節能、空調制冷工程、人工環境、室內空氣品質、智能化樓宇等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教學與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設備開發、工程技術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調與制冷設備新技術
2、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
3、樓宇智能化
4、HVAC系統先進技術
5、室內空氣品質分析與控制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2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必選
|
B000102
|
學位英語
|
春秋季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
20
|
1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030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60
|
3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1門
|
S0003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60
|
3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1
|
高等傳熱學
|
秋
|
54
|
3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102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
|
54
|
3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401
|
制冷與低溫原理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
2門
|
|
S003404
|
空調系統微機測控技術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206
|
可再生能源
|
春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402
|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5
|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
秋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S003214
|
制冷空調的模擬與控制
|
春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202
|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試
|
||
B000104
|
數學模型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考試
|
至少選2門
|
|
B003104
|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B003105
|
工程熱物理專題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B003123
|
暖通空調模擬技術
|
春
|
3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
B003106
|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
秋
|
36
|
2
|
面 授講課
|
考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二年
|
20
|
1
|
|
|
必選
|
|
必
選
學
位
課
|
S003406
|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至少選1門
|
B003125
|
燃燒優化(全英文)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6
|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B003127
|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大作業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 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學科簡介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能力。能勝任環境科技創新、環境管理、高校教師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60篇,其中含不少于3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B000102
|
博士英語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B000104
|
數學模型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3門
|
B003129
|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
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3
|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
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3
|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
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23
|
高等水處理理論
|
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修
環
節
|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全面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環境工程及相關熱能工程或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發展動態。在實驗研究方法、計算機應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和訓練。對水污染控制、水處理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以及環境管理等研究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能進行理論研究和實驗分析探討。
碩士學位獲得者具有系統和較深入的專門知識與實驗技能,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勝任科研,科技開發及教學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含不少于1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S0003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S0003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春秋季
|
18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0105
|
碩士學位外語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
20
|
1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1門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8
|
環境流體力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315
|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S003316
|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7
|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8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碩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
|
1
|
|
考查
|
|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學科簡介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能力。能勝任環境科技創新、環境管理、高校教師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60篇,其中含不少于3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公
共
學
位
課
|
B0002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春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B000102
|
博士英語
|
春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
20
|
1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1門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8
|
環境流體力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315
|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1門
|
|
S003316
|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7
|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8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0104
|
數學模型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B003129
|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03
|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13
|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B003123
|
高等水處理理論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
2
|
|
考查
|
|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生態學
(學科代碼:071300)
學科簡介
生態學主要學科方向為“環境生態修復”、“環境微生物生態”、“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及“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本學科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級等相關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環境生態修復”學科方向,在富營養化水體生態修復理論與系統構建、水源地生態防護技術體系以及水環境生態修復創新技術研發;“環境微生物生態學”學科方向,在環境污染對環境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多樣性的影響,溶藻菌與藻類相互作用及機制;“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學科方向,在生態建設材料、環境生態材料的微生物制備技術;“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學科方向,在微觀生態系統分析、分子印跡聚合物功能材料、高分辨率遙感應用技術及生態地質環境調查與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工程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培養目標
掌握環境生態學、生態系統修復理論、微生物學、生物毒理學,熟練掌握實驗分析方法。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統和較深入的專門知識與實驗技術,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勝任科研,科技開發及教學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環境生態修復”、“環境微生物生態”、“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及“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
培養年限
2-2.5年,最長可延至3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20篇,其中外文文獻8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寫作標準和規范參照“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除此之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必須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某一方面有新的見解,或用已有理論和最新科技成就解決工程技術的實際問題,在學術上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組
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授課
方式
|
考試
方式
|
備注
|
A
公
共
基
礎
課
|
S0003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春秋季
|
36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S0003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春秋季
|
18
|
1.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0105
|
碩士學位外語
|
春秋季
|
54
|
3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
20
|
1
|
自學
|
考查
|
必選
|
|
B
專
業
基
礎
課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春秋季
|
54
|
3.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選
|
S011102
|
生物信息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1門
|
|
S00330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1
|
高等環境化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C
專
業
必
修
課
|
S003100
|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
春秋季
|
20
|
1.0
|
面授講課
|
考查
|
必選
|
S003322
|
高等環境生態學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至少選2門
|
|
S021408
|
遙感數據處理與分析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5145
|
水生態系統修復理論與方法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3
|
城市生態工程學
|
秋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42308
|
生態毒理學
|
春季
|
36
|
2.0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
修
環
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
1
|
|
考查
|
|
||
選聽公共講座或學科進展類講座
|
要求文管醫類碩士生選聽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的公共類講座至少5次;理工類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
|
1
|
|
考查
|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學術會議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
1
|
|
考查
|
|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二、工程碩士培養方案
東南大學環境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
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地閱讀專業文獻資料。
(一)、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處理技術 2.大氣污染控制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4.物理性污染防治技術
(二)、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培養年限為2年。
(三)、學分要求與完成時間
課程總學分
|
≥26學分
|
||
學位課程
|
≥18學分
|
公共學位課6學分
|
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必須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補修課程、工程應用類課程導師可根據培養需要予以指定,學生可采取隨堂聽課或自學方式修學,不計學分
|
專業學位課≥10學分
|
|||
職業素質課程2學分
|
|||
非學位課程
|
≥2學分
|
|
|
必修環節
|
5學分
|
實踐訓練環節
|
完成一年左右實踐訓練環節,時間可以采取連續的也可以采取間斷累積的方式。
|
1學分
|
參加本學科領域學術活動
|
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
(四)、課程設置與考試要求
組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時間
|
授課方式
|
考試方式
|
備注
|
|
A
公 共 學 位 課 程 |
S000101
|
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
36
|
2.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S000105
|
學位英語
|
60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20
|
1.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B
專 業 基 礎 學 位 課 程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54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1門
|
|
S042201
|
醫學統計學(公衛)
|
54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6
|
水處理實驗技術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S00330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9
|
儀器分析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1
|
高等環境化學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8
|
環境流體力學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19304
|
高等無機化學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19403
|
高等有機化學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42304
|
分子與遺傳毒理學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C
專 業 學 位 課 程 |
|
職業素質課程:6次企業家或行業領導系列講座
|
20
|
1.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考查
|
必選
|
|
S003302
|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門
|
||
S003303
|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5
|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3
|
城市生態工程學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4
|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9
|
能源與環境工程設計技術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42302
|
現代環境衛生學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必修環節
|
實踐環節
訓練
|
與工程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的課題
|
5學分
|
考查
|
|||||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
1學分
|
考查
|
注:1.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由導師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論文工作的需要在當年的 “研究生開課課程目錄”中選擇。2.參加本學科領域學術研討活動,要求將有關的書面材料交導師簽字認可,在申請答辯前將經導師簽字的書面材料交所在學院研究生秘書保管并計1學分。
(五)、實踐訓練環節
1)時間要求: 累計時間一年左右。
2)內容: 與工程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的課題。導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實踐環節計劃,并經學校研究生院和學院審核備案。
3)考核: ①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寫出研究報告(不少于6000字),由導師所在二級學科指定2名副教授及以上的老師進行考核,并給出評語和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檔,成績合格者給予5學分;②到校外企事業單位參與科研或產品開發,寫出研究報告(不少于6000字),由企業或科研單位負責指導的高級工程師會同校內導師組織考核,并給出評語和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檔,成績合格者給予5學分。
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不能獲得實踐訓練環節學分,需重新參加實踐。
(六)、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課題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任務明確,條件具備,周期適當,經費充足。研究生應是論文課題的主要完成人。
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導師來自東南大學,另一位導師來自企業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論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導小組。
論文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開發等。論文形式、論文評審、答辯要求按照學校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東南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二級學科代碼: 085206 二級學科名稱:動力工程(專業學位) )
(二級學科代碼: 085206 二級學科名稱:動力工程(專業學位) )
(一)、研究方向
多相流與傳熱傳質 2.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 3.燃燒污染控制及廢棄物能源化 4.熱力系統優化與節能 5.熱力系統仿真、控制與信息技術 6.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7.參數檢測與信號處理 8.動力機械振動理論及應用 9.制冷與空調技術 10.可再生能源轉化與利用11.水污染控制與水處理技術 12.大氣污染控制 13.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14.工業廢液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
(二)、知識域要求
學生應系統掌握本領域的設計、運行和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現代工程技術素養和科技開發創新能力,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有較為嫻熟的外語應用水平。
(三)、課程設置與考試要求
組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時間
|
授課方式
|
考試方式
|
備注
|
A
公 共 基 礎 課 |
S003999
|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
20
|
1.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0901
|
專業實踐(實習)
|
80
|
5.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S000101
|
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
36
|
2.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S000105
|
學位英語
|
60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
B
專 業 基 礎 課 |
S000111
|
工程矩陣理論
|
54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1選1門
|
S000112
|
數值分析
|
54
|
3.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7
|
高等傳熱學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
|
|
S003106
|
高等流體力學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4
|
燃燒理論和技術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105
|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9
|
能源與環境工程設計技術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C
專 業 必 修 課 |
S000129
|
職業素質教育
|
36
|
2.0
|
春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1
|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選2選2門
|
|
S003202
|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3
|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4
|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5
|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206
|
可再生能源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01
|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318
|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管理技術
|
54
|
3.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1
|
低溫與制冷原理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
S003402
|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講課
|
筆試
|
必修
環節
|
實踐環節訓練
|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根據各有關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的實踐環節要求取得相應學分。 |
學科進展類講座
|
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計1學分
|
|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計1學分
|
注:1. 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31學分,其中學位課程最低為23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還應完成必修環節2個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考什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301數學一
④837傳熱學一或838工程熱力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參考書:
834 工程熱力學
《工程熱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丹苓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就業:
一、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燃氣輪機性能與計算機仿真、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葉片機氣動熱力學 、熱能動力系統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 、內燃機增壓、性能優化與控制、內燃機燃燒與排放控制 、汽車動力系統與電控 、內燃機結構強度與可靠性。
二、制冷及低溫工程專業:制冷空調中的能源利用與環境控制、制冷空調系統的仿真優化控制、氣體液化、貯運及低溫傳熱、空調系統節能、自動化及室內空氣品質。
三、熱能工程專業: 多相流燃燒熱物理、大型電站鍋爐的氣固兩相流實驗診斷與數值模擬、煙氣脫硫中的氣固液三相接觸技術、 流態化與循環流化床燃燒、 火焰圖像處理與燃燒控制優化、能源生產的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熱力設備故障診斷。
四、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流體機械特性研究、流體機械及工程中噪聲振動機理及控制研究、流體機械計算機優化設計系統研究、環境工程中分離技術研究。
五、工程熱物理專業:先進熱交換技術的理論和實踐、傳熱傳質及強化研究、能源可持續發展及生物能源的開發。
2022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考研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東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南大學報錄比、東南大學考研群、東南大學學姐、東南大學考研真題、東南大學專業目錄、東南大學排名、東南大學保研、東南大學公眾號、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推薦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參考書目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QQ群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難嗎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考試科目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分數線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一對一輔導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輔導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輔導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參考書目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保研夏令營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保研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保研細則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保研條件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保研夏令營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論壇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分數線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真題
- 山東建筑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河北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北京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華東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上海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北石油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沈陽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安徽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江蘇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南京師范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內蒙古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長安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安徽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天津城建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湘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三峽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中國礦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江蘇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太原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江蘇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內蒙古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北石油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南石油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北京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長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太原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浙江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山東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華北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鄭州輕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青島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東華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河北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陜西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沈陽化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山東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安徽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同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西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河南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 遼寧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
東南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東南大學考研網由東南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東南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