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7 16:03: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浙江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浙江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浙江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浙江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浙江大學官網來自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浙江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浙江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官網:

浙江大學醫學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醫學院位于歷史悠久、文化薈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國人最早自辦的西式醫學院校)和1945年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合并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升格為浙江醫科大學,1999年,在浙江大學并校發展次年,重組成立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融合百年學府氣韻,匯集鴻儒大師所成。學院秉承“仁心仁術、求是求新”的院訓,以“仁愛、求是、創新、卓越”為核心價值觀,在百年歲月長河中書寫了波瀾壯闊的育人傳奇,為社會培育了大量優秀醫學人才,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優勢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成績卓著的一流醫學院校。
延攬優秀師資,匯聚科學英才。學院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現有教授及正高職人員1031人,博士生導師497人,碩士生導師1097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含兼職)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兼職)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含特聘、講座、青年項目)1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
不斷銳意創新,培育醫學人才。學院以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為使命,形成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全員育人培養模式、全過程教育生態圈和全方位教學互動機制,打造課程、科研、實踐、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臺。現設有基礎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第四臨床醫學院、婦產科學院、兒科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系11個院系,擁有7家直屬附屬醫院、8家非直屬附屬醫院,另有轉化醫學研究院和浙江大學醫學中心。現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學、公共管理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后流動站。獲國家首批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項目和首個臨床醫學博士后培養項目,建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擁有一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首批規劃課程,以及國家規劃教材主編、副主編。現有在讀醫學生近7000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學生600余人。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國家科技發展。學院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高端謀劃、深度融合、優化合作、精準幫扶,逐步實現高層次、高品位、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大格局。注重學科與科研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重大成果產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設。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5個。擁有一批國家級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3個。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獲科研經費總額等主要科研指標穩居國內醫學院校前列,近二十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發明獎20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
聚焦全球開放發展,網羅國際辦學資源。學院響應國家宏觀戰略,圍繞學校總體規劃,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醫學院校及研究機構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國際交流格局。組織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廣、澳洲、北美等校友機構,鏈接全球校友,構筑發展共同體。
百年勵治苦餾香,盛世砥礪更吐芳。學院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精進育人、弦歌不輟,不斷探索醫學創新發展道路,為建成世界一流醫學院奏出時代最強音。
 
浙江大學醫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浙江杭州余杭塘路866號   
電話:0571-88208020   
傳真:0571-88208022
郵箱:zhouzeyong@zju.edu.cn
 
浙江大學醫學院發展歷程: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和1945年8月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兩所學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4月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在近一個世紀的光陰荏苒中,幾易校名,幾易校址,多次沉浮,歷經滄桑,發展至今。
以下按照年代順序: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到浙江省立醫學院;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部共六個部分進行敘述:
一、浙江省立醫學院
(一)浙江醫學專門學校的創建到浙江省立醫學院
  1912年 韓清泉等于6月1日創建成立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是年夏季即開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我國自辦最早的醫學專門學校之一。韓清泉為首任校長。
  韓清泉,浙江慈溪人,從日本學醫歸國后,任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校醫。韓清泉等決心興辦中國自己的學校,培育祖國的醫、藥人才。
  l913年 學校又增設藥科,為我國最早創辦的藥學專業。校名也因之改為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
  1914年 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為臨床實習教室和細菌、醫化、化學實驗教室,并作為分校和臨床實習醫院。
  l920年 浙江省政府撥款7萬元,購刀茅巷地30余畝,建樓房3座,平房20余間,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 因參加“五卅”運動,杭州廣濟醫學專門學校2個班的學生憤而脫離學校。
  1927年8月 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
  1928年9月 教育部長蔣夢齡以學校設備太差,無發展前途為由,令學校停止招生,逐年結束。
  1931年5月 由于醫專校友、社會人士及在校師生的反對,教育部撤銷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繼續招生。
  1931年8月 依照教育部修正專科學校組織法,更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
  1932年9月 利用辦校基金6萬余元,籌建附屬醫院。次年8月,建成門診部及附屬醫院新房二幢,設置病床104張。
  l936年 又征購校西、校北民房,將原校址從35畝擴充至83畝余,添建學生宿舍、膳廳、教室、研究室及運動場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10月,學校為避免戰爭空襲,部分學生移至玉泉及靈隱上課,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決定各醫院、學校于五日之內向浙西撤退,醫專決定遷往淳安,12月再遷至縉云。
  1938年春,遷往臨海。
  1939年8月 臨海校舍遭敵機轟炸,物資受到部分損失,學校改遷至天臺。是時,適值英士大學成立,奉令醫專停止招生,改組為英士大學醫學院。學校再次停辦。
  1941年春,天臺告急,學校遷至縉云壺鎮,次年 學校再遷回臨海。
  1943年 由于重慶等地的校友及校內師生的反對,浙江省教育廳被迫同意醫專恢復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夏,浙江醫專開始遷回杭州。
  1946年1月 第一批學生回杭州。因杭州淪陷期間,原刀茅巷校園各建筑設施均被拆毀,校舍蕩然無存,只能再暫借玉泉、靈隱部分廟宇作為臨時校舍,開始復課。獲校友王肇康幫助,用聯勤總部第二十二后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湖濱校區西南部分)。
  1947年春 浙江省教育廳撥款,購置孩兒巷民房二座,修繕后作為附屬醫院,設病床100張,同時,開設門診。
  1947年夏,升格為浙江省立醫學院,開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杭州市軍管會任命晏莊為軍事代表,以學生7人,教師7人,組成了臨時院務委員會。10月,改為正式院務委員會,委員17人,主任委員黃鳴駒,代行院長職務負責領導學校工作。
  1951年10月 政務院任命省衛生廳廳長洪式閭兼任院長。
  1951年 學院接辦廣濟醫院。10月孩兒巷附屬醫院改為婦幼保健院。為了便利專科實習,把廣濟醫院作為外科教學醫院,省立杭州醫院作為內科教學醫院,浙江省立醫學院接管時全院有教職工169人。其中有專職教師46人(教授有王維松、高品璋、儲鎬,石華玉、朱焱、厲矞華、黃鳴駒、于達望、汪良寄、顧學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云身、周鳴錚、吳燮燦、徐佩璜等13人,講師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師11人,教輔2人,職員(包括醫務人員)85人。在校學生總數為449人,其中醫本科l77人,藥科71人,醫專科201人。全院圖書館藏書僅1265冊,其中中文圖書343冊,外文圖書922冊。校舍建筑面積3180平方米。
(二)建校初期的教學概況:
  1912年建校初期,全國尚無統一醫學教育體制,課程設置主要仿效日本的醫科大學。 醫科的主要課程有國文、德文、解剖、生理、組織、胚胎、細菌、醫化、藥物、病理、法醫、外科內科、婦科、產科、兒科、眼科、耳鼻科、皮膚花柳病、衛生學等。藥科的主要課程有國文、德文、化學、物理、細菌、礦石、藥用植物、機械制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拉丁文、衛生化學、制藥化學、調劑學、生藥學、藥局方等。講課內容亦全部取材于日本,教員皆為日本留學生或日本人。
  教材方面,建校初期無固定的教科書。至20世紀40年代前后始有教員編的課本。如盛在衍等編的內科全書,當時列為大學叢書,其它如內科學、局部解剖學、實驗外科總論、皮膚病學、定量分析化學、制藥化學、毒物分析化學、生藥學、衛生學等先后都有學校教師編成的課本,但沒有規定是學生必備的課本。至1947年后醫學院采用英美原版教本或印講義。
  外國語課,建校初期,德文為在校學生必修外國語。后來又增設英文、日文選修課。至抗日戰爭勝利后,始以學英文為主要外國語,同時,以德文為第二外國語,或選學日語。臨床實習時,主講教員所用的診斷和處方的主要術語,都采用拉丁文。初期,外科、婦產科等教員為日本人,上課或實習時,則用日語,重要處還用德文解釋。在校學生,大多都可閱讀原版書籍。至1947年 部分課程,如微積分、普通化學均用原版教材,并用英語進行教學。
  公共衛生課,除在校內授課外,還與杭州市政府合作,杭州下城區4千余戶(2萬余人口),作為衛生實驗區,供學生實習公共衛生,并由醫師帶領學生到郊區農村實習鄉村衛生。
  實驗課,由任課教員指定實驗內容,由助理員帶領實驗。建校初期實驗室裝備簡陋,至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才有醫科的醫化、解剖、細菌、病理等實驗室。相比之下藥科的設備較充足,在1919年以后,藥科即備有真空泵、偏光儀等當時國內較稀有的設備。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對醫學院校的教學有了新的規定。學院從1950年第一學期開始分系,滿四年課程之后,醫本科分為內科、外科、公共衛生三系、內科五年半,外科仍為六年畢業,公共衛生系改為五年畢業。藥本科三年級后,分為藥劑、藥物化學、生藥、分析檢定四系,仍為四年畢業。
  1951年7月,中央衛生部頒布醫學院本科各學系試行課程表。醫本科一、二、三年級,從該學期起,完全遵照部頒課程表計劃進行。
  新生入學資格,建校初,以舊制中學畢業者為投考資格,錄取后,醫科學習四年畢業,藥科學習三年畢業。自1926年開始,醫科添設預科,招收新生,以初中畢業者為報考資格,在校學習六年畢業(預科一年 本科五年),同時招收舊制中學畢業生或普通高中二年級生,在校學習五年畢業。1947年后,招收高中畢業生,醫本科學習六年 藥科學習四年畢業。學校創辦時,僅有教員11人。1937年 學校有教授、副教授、講師53人。抗日戰爭后的1948年 有教授、副教授、講師32人及兼任教員15人。
  學校每年招收新生一次,醫科每次招收40名左右,藥科每次招收20名左右。自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中,學校共培養了醫科、藥科畢業生1116名。
  為增長辦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自韓清泉任校長起,至1925年計有六次共7人赴日、德考察。在1936年王佶任校長時,又派5人分二次赴日考察和研究。
二、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
(一)創建與沿革
  1945年8月 抗日戰爭勝利。教育部決定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增設醫學院。
  1946年4月 教育部撥款2億元舊法幣(約合十萬美元)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開辦費。是年初,浙江大學總校從貴州復員杭州后,醫學院招進首批學生,共27名。醫學院院址在大學路浙江大學老校址內。
  當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邀請李宗恩組建浙江大學醫學院籌備小組。籌備工作開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并主持協和復校工作,因此,推薦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籌備工作。
  浙江大學醫學院在招生的同時,開始著手籌建附屬醫院。
  1947年3月 教育部正式批準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  在杭州銀洞橋田家園九號,建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現在的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名為浙大醫院,正式對外收治病人。門診部設內、外、婦產、小兒、眼、耳鼻喉、皮膚等七科。住院部分設頭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張。此外尚有藥房、放射、病案(門診及住院病案并存)、手術室、營養室、圖書館。圖書館中各科的國內外主要雜志基本訂齊。醫學院教師與醫院醫師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  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學醫學院與附屬醫院由軍管會文教組接管。
(二)教學概況
  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學制七年 包括醫預科二年 醫本科五年(前兩年為醫學基礎課;后三年為醫學臨床課),浙大其他六個學院(文、理、工、農、師院、法學院)的學制均為四年。
  從1949年第一學期起,學制改為六年 醫預科二年縮為一年。招生數由20余名增至80名。
  浙江大學醫學院采用學分制,學生至少修滿252分,始得畢業,每學生每學期所修課程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少于14學分,也不得超過27學分。而文、理、農三院學生則只需修滿132學分,工學院、師范學院兩院學生至少修滿142學分,法學院學生至少修滿166學分即可畢業。
  為把浙江大學醫學院辦成國內一流醫學院,學校把竺可楨校長倡導的求是精神和協和的嚴謹風范融為一體。學校在具體實施時,采取三大措施:
  1、學生的培養,實行因材施教,嚴格要求高質量,實行淘汰制,寧缺勿濫。第一屆新生入學時27人,到畢業時僅剩13人。
  2、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臨床基礎知識。浙江大學有高水平的文、理學院,是醫預科生學習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學生不僅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基礎,而且有扎實的人文科學的基礎知識。如生物系的實驗胚胎學、高級細胞遺傳學、實驗進化學、原生動物學,都是國內醫學院校最先設置的課程。
  3、聘請名教授任教和指導。醫預科二年 聘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教授擔任主任。著名生物學家的貝時璋教授講授比較解剖學、蔡堡教授講授實驗胚胎學。當時,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解剖、生理、胚胎學、生物化學、病理、微生物、寄生蟲學、藥理等學科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質量,在國內堪稱一流。
  臨床各學科也有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包括郁知非、張沅昌、夏鎮夷、伍正誼、項全申等,其中多數都是協和醫學院畢業的。當時,浙江大學醫學院在國內享有較高的學術聲望。
  浙江大學醫學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止,共招學生6屆。
三、院系調整以及兩校合并的浙江醫學院
  1952年2月 全國高等院校進行第一次院系調整,浙江省立醫學院與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合并,定名為浙江醫學院。
  兩校合并后,有教職員工33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l 7人,學校成立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黃嗚駒,委員14人。
  1952年3月 任命洪式閭兼任浙江醫學院院長,周林為副院長。
  同年暑假期間續招三年制內科專修科和外科專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藥學系專修科新生40名。
  兩校合并后對附屬醫院也進行了調整。以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為附屬第一醫院,作為內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16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5人(包括醫師30人,護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張,其中內科88張,眼科24張,耳鼻喉科22張。以廣濟醫院作為附屬第二醫院,為外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20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3人(包括醫師38人,護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張,其中外科191張,婦科7張、皮花科5張、牙科5張。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婦幼保健院,于1953年8月分兒科和婦科。
  1952年起 學校開展向蘇聯學習的活動,在學生中也普遍開設俄文,停開英文課。
  1954年2月 浙江省婦幼保健院分別成立浙江兒童保健院和浙江婦女保健院。
  1954年8月 召開教學會議,取消了原內科、外科、眼科三系,合并成醫療系,取消了原生藥、藥劑、化學,分析鑒定四系,合并成藥學系,原公共衛生學系,改為衛生系。
  1955年1月 成立校刊編審委員會, 2月《浙醫》院刊正式出版。
  1955年8月 進行了全國性的第二次院系調整。根據中央衛生部的指示,將浙江醫學院衛生系三年級學生并入四川醫學院;將藥學系本科四年級學生并入上海第一醫學院;二年級學生并入北京醫學院。共調出學生278名,其中衛生系161名,藥學系117名。調出教師45名:有藥學系教師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調往沈陽藥學院、南京藥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有衛生系教師16人,包括教授3人調往四川醫學院。院系調整后,浙江醫學院成為國內醫療專業最大的單科醫學院校之一。當時,在校學生有2633人,教職人員435人。
  1956年5月 國務院任命王仲僑教授為浙江醫學院院長
  1956年9月6日  中共浙醫第一屆黨代表大會召開。改選了黨委會,周林為黨委書記,楊泮星為副書記。
  1958年初,學校支援溫州醫學院的創辦,各教研組共抽調了55名教學人員,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調往新成立的溫州醫學院,并贈送外文版圖書1267冊,30多架顯微鏡等儀器設備。
  1958年12月20日  召開了中共浙醫第二屆代表大會。選舉霍亞夫為黨委書記,林堯、彭祖德為黨委副書記。
  1958年 創辦了《浙江醫學院學報》為季刊,1959年改辦雙月刊。
  1960年 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后更名為傳染病研究所。
  1960年 學校恢復開辦藥學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 召開了學校第三屆黨代會。大會選出9名新的黨委成員,霍亞夫為書記。
四、浙江醫科大學
  1960年4月 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學院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把浙江中醫學院、浙江中醫院、浙江中醫研究所、浙江醫學科學院、浙江醫療儀器廠等單位均合并在浙江醫科大學的管轄范圍,實行統一領導。
  浙江醫科大學成立,使學校的規模和專業設置有了很大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多學科的醫科大學,設有醫療系、藥學系、衛生系、中醫學院等4個院系和工業衛生、外文、生物、化學、物理、口腔、兒科等7個專業。在校學生的規模發展到3700人。附屬醫院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浙江省兒童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兒童保健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婦女保健院。
  1960年暑假,招收11個學科專業的新生600多人。9月,學校開辦了夜大學,招收醫療系專修科學生177名,學制為4年 達到專修科畢業水平。
  1961年 國家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原有專業進行調整。將原來醫療、衛生、藥學、中醫、工業衛生、口腔、兒科、生物、化學、物理、俄語與專修班等11個專業調整為醫學、藥學、中醫三個專業。
  1962年暑期起,藥學系又停止招生。以后只辦醫學、中醫二個專業。學校規模由3700人調整為1800人。
  1963年9月1日  省委決定將浙江醫學科學院改為浙江衛生實驗院,并與浙江醫科大學分開,歸省衛生廳領導。同時決定將浙江醫科大學下屬的中醫學院、中醫院、中醫研究所從浙江醫科大學劃出去,合并成立浙江中醫學院,由省衛生廳領導。
  1964年3月 召開學校第四屆黨代會,再次選舉霍亞夫為書記。同時,浙江省委決定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李蘭炎兼任學校校長。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波及學校。學校全面停課。
  1968年11月 成立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缺額,副主任趙潘水、趙克吉。
  l969年4月 成立中共浙醫大黨的核心小組。趙潘水任副組長。1969年11月,在新昌縣舉辦新醫班,打算為以后創辦新醫大搞試點,共招收42名赤腳醫生,學制一年。
  1970年4月和7月 增補霍亞夫、魯川為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0年7月 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浙江中醫學院與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并。仍定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招生。
  1970年11月 開始恢復招生。招收學生7l2名,其中有解放軍學員近200名,學制一年。
  197l年1月 張慶三被任命為浙醫大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1年起,在余姚、慈溪、東陽、義烏、諸暨、新昌、海寧、海鹽等縣人民醫院建立八個教學基地,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投資25萬余元。
  1973年 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科大學與浙江中醫學院又分開。
  1973年秋,招收三年制學生466名。這是文化大革命中首批通過考試和推薦相結合錄取的新生。到l976年至,招收四屆學生,共2448名。
  1973年 學校決定恢復藥學系,同年秋,由基層單位推薦和保送招收三年制新生。
  1975年10月 韓光任校革委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從1966年---1969年四年間沒有招生,從1966年---1977年11年間未招本科學生,少培養數千名醫藥衛生人才。
  但在十年中,四所附屬醫院從未停診。在此期間,附屬醫院曾組織過1千多人參加的三次大型農村衛生工作隊,在十多個縣的廣大農村進行巡回醫療。培訓當地赤腳醫生3千余名,衛生員5千余名。
  從1968--1976年 先后有31人隨8批醫療隊去非洲馬里等國工作。
  1976年后,建立口腔系招收三年制工農兵新生。
  1977年7月12日  省委任命劉亦夫為浙江醫科大學黨的核心小組組長、校革委會主任。
  1977年11月 經省委批準,將黨的核心小組改為黨委會,任命余從善為黨委書記,王德友為副書記。
  1977年底至1978年初,全國恢復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制度。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考試,招收本科生即醫學系,口腔系五年藥學系四年。
  1978年4月 浙江省委任命王季午、李茂之和李素為副校長。7月省委任命吳之嵐為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1978年7月29日 浙江省委任命王耀亭兼浙江醫科大學校長。1979年2月5日,浙江省委任命宋思純為校顧問。
  1978年 先后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校教學委員會、校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校專業干部業務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校研究生學位評定委員會等。還恢復了教師、業務技術人員的考核和職稱晉升制度。
  1978年 全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工作,我校為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單位。
  1978年 恢復了夜大招生。形成了在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的完整三個階段體系。
  1979年3月10日  省政府任命王季午為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1980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1年我校被批準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1年8月l4日省委任命戴迪、金干為副校長。
  1982年11月23日  省委又任命戴迪、劉秀華為副書記。
  從1978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學校處于文革后的恢復重建時期,各系修訂教學大綱,編寫教學實驗和實習指導書,開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醫師上教學、醫療工作的第一線。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教學、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在衛生部組織的全國部分醫學院校醫學系畢業生的統考中,l982年與1983年均獲第二名,1984年獲第一名。
  1983年 開始為石油部代培臨床醫學系五年制學生。學生來源為全國各大油田所在地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經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是年秋,首批石油部新生60名入學。
  1984年1月 浙江省省委任命金干為校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為副書記;任命鄭樹為校長,金干、丁德云、姚竹秀、沈成芳為副校長,王季午教授為名譽校長。接著,對系、部,處室和附屬醫院的黨政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
   1984年 創建臨床醫學工程系,學制三年。秋,30名新生入學。1986年 學制改為五年,招生數同前。
  1986年 恢復公共衛生系,學制五年。是年秋,30名新生入學。
  1986年 調整和新建12個研究所,即:基礎醫學研究所、傳染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心腦血管病研究所、環境與健康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計劃生育研究所、臨床藥理研究所、藥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醫學教育研究所。
  1985年8月 醫學營養系招生,學制5年。
  1986年10月 召開了學校第五屆黨代會。出席代表260名。選舉金干為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陳昭典為黨委副書記。
  1987年10月 19層三號教學大樓正式開工。1991年8月,高72米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耗資2300萬元的19層三號教學大樓竣工投入使用。
  1987年12月8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學校決定以我校12個研究所為實體,建立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分院。鄭樹任分院院長,丁德云任分院副院長。
  1987年冬,籌建護理系,在護校畢業并具有三年以上臨床實踐的優秀護士中招生,學制三年。次年秋,30名新生入學。
  1988年 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15所醫學院校中試辦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我校也在其中之列。1988年秋,首屆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22名新生入學。七年制學生,頭二年委托浙江大學培養,使其受到足夠的理科基礎、現代實驗技術和外語等的訓練,第三年回校本部繼續醫學課程和臨床學科的學習。
  1989年 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爵土捐資7000萬港元,后又捐贈400萬美元購置醫療設備,在杭州籌建綜合醫院作為學校附屬醫院。命名為邵逸夫醫院。1994年5月,竣工開診。該醫院建成后,最初五年由美國羅馬琳達(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協助管理,1999年移交中方管理。
  1991年3月 成立浙江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
  1991年3月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呂世亭為黨委書記,副校長。
  1992年1月 在原校中心實驗室改建的基礎上,建立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面向全省開放,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1992年6月 學校第六屆黨代會選舉并經中共浙江省委批準任命呂世亭為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水泉祥為副書記;任命鄭樹為校長,呂世亭,丁德云、陳昭典、章鎖江、高法根為副校長。
  1993年5月 經浙江省教委批準,成立浙江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設有成人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等。
  1993年10月 成立第一臨床醫學院(醫學一系、護理系、兒科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醫學二系、營養系、婦產科系)和基礎醫學院。
  1994年 開始招收臨床醫學系兒科專業
  1994年12月 成立婦產科學、兒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1994年10月 決定成立浙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下設預防醫學系、婦幼衛生系、衛生管理系、衛生檢測中心。
  1996年 教育部批準浙江醫科大學成立“國家理科人才基地”。
  1996年8月 正式成立兒科系。
  1996年10月23日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黃書孟為浙江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李蘭娟、李魯、為副書記。
  1996年10月29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陳昭典為浙江醫科大學校長。黃書孟、水泉祥、章鎖江、來茂德、余海為副校長,后又增補王珉元為副校長。
  1996年1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成為“基礎醫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于1998年開始招生基礎醫學專業的第一屆學生。
  1997年 開始籌建基礎醫學專業。
  1997年5月 通過省政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確定傳染病學、腫瘤學、醫學分子生物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生物醫學工程、外科學、藥理學為七個重點學科。省人民政府決定,從1997年起五年內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學校自籌6000萬元,共計1.2億元),用于浙江醫科大學的重點學科項目建設。
  1997年12月 撤消原藥學系建制,成立浙江醫科大學藥學院。下設藥學系、藥劑系、成教部。
  1998年2月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 組建基礎醫學醫學專業并開始招生。
  1998年 國家教委批準病毒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五、浙江大學醫學院
  1998年9月15日 根據國務院指示,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成立新浙江大學。
  1998年11月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間皮細胞的分型及其超微結構研究”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1999年1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散發性戊型肝炎的病原學和血清學研究”獲浙江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9年1月 吳育連教授主持的“非同位素原位雜交和免疫組化研究人類胰腺癌的KI-67基”項目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1999年2月 國家人事部批準,在浙江大學設立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999年7月 組建成立醫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陳宜張教授為醫學院院長;任命李魯為常務副院長;余海、鄭樹森、方理本、方平楚、姚耿東、張蘇展為副院長。同時任命李魯兼醫學院黨委書記、徐亮、趙金秀為副書記。
  1999年8月18日 附屬口腔醫院暨浙江省口腔醫院成立。
  1999年9月 對醫學專業進行調整,原7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護理學、醫學影像學)減為4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
  1999年9月 增加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
  1999年9月 啟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的培養。
  1999年9月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在附屬第一醫院組建成立。
  1999年10月 余應年教授獲得九九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9年12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戊型肝炎的病原消長規律和血清抗體應答”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魏爾清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0年張蘇展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0年2月23日,陳宜張院士捐資成立“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每年捐資一萬元獎勵2位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本科生。
  2000年5月 鄭樹森教授主持的“肝腎聯合移植的臨床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5月 黃麗麗等主持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后異常子宮出血機理研究”項目獲浙江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0年6月26日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淋巴孔的發現及中藥治療肝硬化腹水實驗中的應用” 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2000年9月 臨床醫學專業停招五年制,普及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碩士),共招收學生365名。
  2000年10月 成為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SMM)及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首批授權試點單位(MPA)。
  2000年12月20日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淋巴孔的發現及其藥物調控和中醫治療腹水機理研究”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1年1月傳染病學科被評選為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2001年3月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在附屬第一醫院成立。
  2001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免疫耐受及其在抗移植排斥中的應用”。
  2001年9月 彭淑牖教授“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9月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變化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11月 學校對醫學院黨政領導班子作了調整:姒健敏任常務副院長,李魯(兼)、黃荷鳳、陳智、鄭樹森(兼)、張蘇展(兼)、何超(兼)任副院長。
  2001年11月26日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變化的研究”獲浙江省科技獎一等獎。
2001年12月19日 彭淑牖教授“刮吸手術解剖法的建立與多功能手術解剖器的研制”項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1年12月 鄭樹森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12月,成為全國首批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試點單位之一。
2001年胡訊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2001年,姜槐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2年1月 增補羅建紅為醫學院副院長。6月18日學校黨委決定:陳智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書記。
  2002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型趨化因子MIP-2?及受體CCR-II 1的功能及其機理研究”。
  2002年7月 王建莉、鄭樹森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002年7月 羅建紅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973項目“活細胞單分子實時視見研究”課題。
  2002年8月 經衛生部批準,病毒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更名為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2002年9月 姜槐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電磁場對細胞的作用位點和作用機制以及對其干預和應用”。
  2002年9月 口腔醫學專業停招五年制,改招口腔醫學專業七年制(醫學碩士)。
  2002年9月 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血液病)、腫瘤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口腔臨床醫學等被批準為浙江省第四批重點學科;眼科學、免疫學被批準為浙江省第四批重點扶植學科。
  2002年10月16日 彭淑牖教授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2002年12月 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對我院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成績良好。
  2002年12月 鄭樹教授主持的“人群大腸癌癌前病變阻斷及篩查方法優化的綜合研究”項目獲教育部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提名。
  2002年12月 袁瑛教授主持的“HNPCC家系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事件研究及可疑HNPCC家系診斷標準”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12月黃河教授主持的“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余海教授、曹雪濤教授指導的2002屆博士畢業生王青青的博士學位論文《單抗導向的超抗原聯合細胞因子基因治療的抗腫瘤作用及其免疫機理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3年2月 開始試行基礎醫學整合教學改革。
  2003年2月 黃河教授主持的“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3月21日 醫學院舉行“浙江大學醫學中心”建設論證會。
   2003年5月30日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革蘭陰性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5月 長江學者于曉方教授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l5- SCF Complex”論文。
  2003年7月 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了國家973項目“移植臟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學應用基礎研究”。
2003年9月在臨床醫學七年制99級學生中開始試行本博連讀計劃
  2003年9月 吳南屏教授等的“艾滋病毒重疊肝炎病毒感染綜合防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2003年10月 經國家人事部批準,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3年12月 姚克教授主持的“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機制及其防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11月11日 學校決定陳宜張教授不再擔任醫學院院長職務,同時任命巴德年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2003年12月 經統計附屬第一醫院發表SCI論文58篇,躋身全國醫院20強,排名第5位。
2003年姜乾金教授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3年黃荷鳳教授獲“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004年停止護理本科招生,改為招收護理學研究生。
    2004年5月,香港實業家、麗新集團創辦人林百欣先生捐資設立“林百欣腦神經功能實驗室”,被聘為浙江大學榮譽教授。
  2004年6月 浙江大學醫學類雙博士學位(ZDM)教育項目啟動,首批招生8名。
2004年10月 醫學院成功地組織申報了“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創新平臺。
  2004年11月 曹雪濤教授以署名浙江大學并列第一名義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論文。
  2004年12月23日彭淑牖教授主持的“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12月 黃荷鳳教授主持的“輔助生育技術基礎和臨床系列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12月 張琪鳳教授主持的“螢石礦工塵肺預防控制與消除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試行基礎醫學整合教學改革工作。
2004年吳息鳳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05年陳季強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5年5月1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戰院區正式開診。
  2005年7月8日 學校任命羅建紅為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為醫學院黨委書記。
  2005年8月4日 紫金港校區醫藥組團項目主體建筑開工,11月22日起陸續結頂,2006年6月30日通過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的竣工驗收。
  醫學組團是集教學、科研、辦公、資訊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群組,總面積為117940平方米分六個單體,包括醫學院的綜合樓、教學中心、研究中心、藥學院、專業圖書館、實驗動物中心。
  2005年9月 《生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5年9月 臨床醫學八年制首次招生。
  2005年9月 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腫瘤學、兒科學被批準為浙江省第五批重點學科。免疫學、口腔臨床醫學、婦產科學2005年批準為浙江省第五批重點學科。
  2005年10月 鄭樹教授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5年10月 鄭樹教授主持的“我國大腸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年11月在杭州之江度假村召開浙江大學醫學院教學工作會議·臨床教學專題,專題討論即將開始的臨床見習教學改革。
  2005年12月謝幸教授主持的“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局部免疫缺陷機制的研究”項目獲國家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獎一等獎。
  2005年12月 李蘭娟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2005年12月 蔡秀軍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05年12月 申報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5年12月 鄭樹森院士主持的“原位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應用與推廣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5年12月 鄭樹森院士主持的“供體過繼免疫治療在肝臟移植中應用研究”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一等獎。
  2005年12月 來茂德教授主持的“分子病理研究平臺的構建和結直腸癌相關生物標志物的篩選”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5年12月 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5年浙江大學醫學門類發表SCI收錄論文330篇,僅次于北京大學(398篇),列國內高校醫學類第二位。
  2005年12月9日 學校宣布醫學院換屆后行政副職人員:徐 亮 趙金秀為副書記。鄭樹森(兼)、張蘇展(兼)、黃荷鳳、何 超(兼)、許正平、黃 河為副院長。
2005年,鄭樹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6年1月 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獲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
    2006年2月1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成功施行了一起內鏡下的胃癌剝離術,在我省創下了一項新紀錄。通過檢索該手術方法國內尚未見報道,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6年2月臨床醫學七年制2002級開始試行臨床見習教學改革--“見習醫生制”(Clerkship)
2006年3 月赴香港大學醫學院學習臨床教學,并合作進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學發展補助金研究項目:虛擬真實醫學教育及學習資料庫建設”。
2006年3月,趙金秀副書記代表學院與中國人保壽險有限公司、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簽約設立“人保壽險醫學助學金(人保壽險-住友生命捐助)”,每年提供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助學金一百六十八萬(1,680,000)日元,用于資助醫學院成績優異的60名貧困學生,期限三年。
2006年5月22日,浙江大學聘請李摩西校友為浙江大學顧問教授,醫學院聘請李摩西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顧問。
2006年12月18日,校友陳宜張院士一次性捐贈30萬元,擴大了原“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的年獎勵額度和獎勵范圍;2009年1月12日,陳宜張院士再次捐贈20萬元,擴充“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2009年10月9日,陳宜張院士又一次捐贈50萬元充實“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
2006年3月27日,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西澳大學醫學院教授Barry Marshall 來訪,舉行公眾演講;并接受浙江大學醫學院聘任,授予名譽教授。
2006年7月26日,啟動了醫學院整體搬遷到紫金港新院區的工作,10月30日整體搬遷基本結束。
2006年7月實施醫學大類招生,醫學院學生招生分醫學試驗班和醫學試驗班類。
2006年8月,羅建紅常務副院長代表與美國希望城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重點在腫瘤診治與科研領域的合作。
  2006年9月首次招收來自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的成班建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43名,采用全英文授課。學制5年半。
  2006年9月《傳染病》、《醫學心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6年9月申報浙江省傳染病學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6年9月27日,羅建紅常務副院長代表與意大利比薩大學醫學院代表Luigi Murri簽訂兩院系間合作草案。
  2006年10月申報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6年11月2日,舉行醫學院新院區啟用儀式,并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醫學院院(校)長會議和首屆全省骨干醫院院長懇談會。
2006年11月1日,學院季刊《聚焦浙醫》創刊,旨在從學術角度宣傳醫學院從而提高學院骨干教師和醫生的知名度,每期寄送兩院相關領域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衛生部等國家部委領導、省廳局級處室以及學校、學院、醫院的領導、部分教授和校友。
  2006年12月1日,李蘭娟教授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用細胞源與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12月蔡秀軍教授主持的“腹腔鏡技術在肝膽脾外科的應用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醫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成為了亞洲軟骨修復學會和中國組織工程學會的委員單位。
2006年夏強教授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7年1月6日7:17時,湖濱校區三號教學樓被爆破拆毀。
2007年5月11-12日,在浙江賓館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舉辦“西湖論壇——醫療衛生的公平性與醫療保障體系” 研討會。
  2007年1月申報浙江省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7年3月23日,巴德年院長代表與美國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續簽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了雙方學術交流與協作的合作關系。
2007年5月21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院史陳列室揭牌并正式對外開放。
2007年5月,由醫學院廣大校友發起設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杏林學長獎助學基金”,用于幫助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在校生順利完成學業,為開放式基金,是年籌得基金款項112萬元。
2007年6月14日,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倪明江、副校長朱軍代表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副校長Kathryn A. Atchinson、J.Nicholas Entrikin簽訂合作交流框架性協議,并在此基礎上由醫學院羅建紅常務院長代表與UCLA David Geffen醫學院簽訂教師培訓和學生交流協定,計劃用一年時間選送20名基礎、臨床教師去UCLA進修學習。
2007年6月26日-30日,常務副院長羅建紅教授率團訪問德國基爾大學并簽訂了新的合作協議。當地報紙《Landeshauptstadt Kiel》對此做了專門報道。
  2007年9月來自毛里求斯等21個國家的成班建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105名,采用全英文授課。學制改為6年。
2007年9月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培養方案修訂。
2007年7月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納入生物大類招生。
2007年9月全面實施基礎醫學整合教學。
2007年《基礎醫學實驗中心》被評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7年10月10日,楊衛校長在訪美期間,代表醫學院與美國布朗大學簽訂醫學生交流協議。
2007年11月20—21日,本科教學評估取得優異的成績。教育部評估專家認為基礎醫學的“課程整合教學”和”臨床醫學的“見習醫生制”二大教學改革已走在國內醫學院校的前列。
2007年《臨床醫學專業》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7年《外科學》、《生理科學實驗》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7年申報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7年申報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
在2007年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審中,內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普外)、腫瘤學、兒科學等四個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等三個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07年李蘭娟教授主持完成的“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應用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白內障發病的相關機制與防治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低強度微波輻射致晶狀體損傷及其發生機理的研究” 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厲有名教授主持完成的“酒精性肝病發病機制和診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鄭樹森教授主持完成的“活體肝移植創新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陳智教授主持完成的“重要傳染病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彭淑牖教授主持完成的“肝尾狀葉切除術手術策略與方法的研究”項目獲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蔡秀軍教授獲何梁何利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07年鄭樹森教授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計劃項目資助。
2007年陳忠教授“癲癇的發病機制與神經藥理學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2007年項春生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腸道微生態與感染的基礎研究”項目。
2007年羅建紅教授主持的“MNDA受體亞型裝配、膜運輸及功能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07年鄭樹森教授主持的“肝移植術后免疫調節網絡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中的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07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到位科研經費達1.2299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2007年度我校醫學學科被SCI收錄論文共479篇,排名全國高校第一;被MEDLINE收錄的論文 1506篇,排名全國高校第一。附屬第一醫院被SCI收錄論文174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三;附屬第二醫院被SCI收錄論文 114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五。
2007年10月31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副校長、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執行長Bradford C. Berk博士率團訪問了醫學院,并代表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與醫學院簽訂了合作備忘錄(General Memorandum of Agreement)。標志著雙方正式開展領導互訪、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友好文化學術交流的開端。
2007年11月30日,楊衛校長續聘巴德年院士為醫學院院長,聘任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教授為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2007年朱善寬教授、項春生教授和黃荷鳳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夏強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8年1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杭州市合作共建的杭州市濱江醫院破土動工。
2008年10月,與西澳大學臨床醫學、牙科和醫學部(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簽訂學生交流協議,雙方約定聯合培養研究生并授予兩校的雙學位。
2008年11月7日,由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承辦的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2008年年會在杭州玉皇山莊召開。
2008年11月25日,日本品川全激光診療門診醫院綿引一院長一行來訪,舉行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綿引一LASIK獎學金設立協議書》簽訂和頒發獎學金儀式。
2008年沈華浩教授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姚克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范偉民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外科學教學團隊》評為國家教學團隊。
2008年《病理學》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8年曹雪濤教授指導的博士生史麗云同學的博士學位論文《小鼠樹突狀細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受體DIgR2的功能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8年申報浙江省新生兒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8年申報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8年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2個:器官移植重點學科群(鄭樹森);代謝病診治研究學科群(王建安)。
2008年鄭樹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鄭樹教授主持完成的“惡性腫瘤的血清蛋白質質譜診斷標準的建立及其應用”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陳江華教授主持完成的“數字化腎臟移植受者模型的建立及相關生物芯片的制備”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王建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干細胞治療心功能不全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項目     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器官移植的免疫學應用基礎研究”。
2008年方向明教授申報的“膿毒癥的發病機制與防治”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8年沈華浩教授申報的“呼吸系統疾病(哮喘發病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8年項春生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IF:26.218)發表研究論文。
2008年胡汛教授和陳忠教授獲“浙江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榮譽稱號。
2009年1月2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參與合作建設的杭州市下沙醫院簽約儀式在杭州市第六醫院隆重舉行。
2009年2月8-10日,在浙江賓館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舉辦“西湖論壇--健康中國2020”研討會。
2009年3月1日,國內十所知名醫學院校和十家權威醫學社團共同發起的衛生工作控煙行動于北京正式啟動,張蘇展副院長代表浙江大學醫學院參加啟動會,并簽署了倡議書。
2009年3月17日,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陳亞崗任第一任院長。
2009年3月24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直屬支部,張新躍同志任第一任書記。
2009年4月23-24日,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和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的“中澳日第二屆健康醫學與生物工程合作論壇”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開。
2009年5月 成為口腔醫學博士專業學位(SMD)授權單位。
六、浙江大學醫學部
2009年6月12日,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醫學部,除藥學院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以外,其中基礎醫學系、公共衛生系新明確為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教學辦公室、科研辦公室為副處級機構。
2009年6月12日,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陳智同志任第一任書記。
2009年6月17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校長Gene Block來訪并被受聘為浙江大學醫學部名譽教授,在紫金港校區國際會議中心做了專場學術報告。
2009年6月23日,學校決定張小玲、吳弘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婁小娥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兼)。
2009年6月23日,學校決定羅建紅任醫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智任副主任(兼);許正平、黃河任醫學部副主任;鄭樹森、王建安、何超、陳忠任醫學部副主任(兼)。
2009年7月4日,學校決定沈華浩任醫學部副主任。
2009年7月1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章程(試行)》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校黨委常委會討論通過并頒布。
2009年9月13日,首屆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巴德年班2005級)白大衣授予儀式在醫學部科研樓輔樓二樓大報告廳舉行。這是浙江大學首次白大衣授予儀式。
2009年9月22日,學校決定段樹民任醫學部主任;巴德年任醫學院名譽院長。
2009年10月14日,巴德年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9年10月15日,楊衛校長在醫學院科研大樓輔樓二樓大報告廳舉行聘任巴德年院士為浙江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段樹民院士為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的儀式。
2009年10月18日,市校戰略合作項目杭州濱江醫院主體結構結頂。
2009年10月30日,學校同意聘任段樹民教授為醫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黃河教授為醫學部學位委員會主任、沈華浩教授為醫學部教學委員會主任、羅建紅教授為醫學部人力資源委員會主任。聘期兩年。
2009年11月18日,獲批2009年度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4個,分別為:肝臟移植創新團隊(鄭樹森)、重大傳染病防控、預警和治療技術創新團隊(李蘭娟)、眼科創新團隊(姚克)和腔鏡技術創新團隊(蔡秀軍)。
2009年11月27日,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進行調整,許正平、黃河、沈華浩、鄭樹森、王建安、何超、邵吉民、葉旭軍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
2009年12月3日,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代表團院長Gavin CE Stuart教授一行訪問浙江大學醫學部。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Gavin CE Stuart教授簽訂了兩校成立「生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與楊衛校長和黃荷鳳院長共同為生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舉行揭牌儀式。
2009年12月17日,浙江大學在杭州以外建設的首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正式開工建設。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曦宣布工程開工,開工典禮由金華市副市長、義烏市市長何美華主持。
2009年12月28日上午10:18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擴建工程奠基典禮隆重舉行,典禮由衛生廳楊敬廳長主持。
2009年蔡秀軍教授和方向明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蔡秀軍教授和金洪傳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9年《婦產科學》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9年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學生開始進入醫學教育階段。
2009年《臨床技能中心》被評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9年姒健敏教授和鄭樹森院士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9年《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2009年《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創建與全面實施》獲浙江省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申報浙江省心血管病診治高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9年申報浙江省疾病蛋白質組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9年新獲得批準建設浙江省重點學科兩個: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重點學科(許正平)、社會醫學與全科醫學重點學科(李魯)。
2009年新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2個: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學科群(羅建紅);生殖醫學重點學科群(黃荷鳳)。
2009年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肝臟免疫微環境影響肝移植術后乙肝復發的機制和干預研究”。
2009年羅建紅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神經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質膜轉運的結構基礎、調控及功能研究”。
2009年來茂德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代謝綜合征的早期識別和干預技術研究”。
2009年梁廷波教授申報的“肝臟移植的臨床應用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9年,浙江大學醫學部到位科研總經費為2.41億元,首次超過2億元。
2010年1月1日,浙江大學醫學部正式全職引進段樹民院士加盟浙江大學。
2010年1月11日,蔡秀軍教授主持完成的“腹腔鏡技術在肝膽胰脾外科的臨床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1月16日至28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率團對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羅徹斯特大學、梅奧醫學中心、密歇根州立大學、布朗大學、羅德島大學、加州大學洛山磯分校、羅馬琳達大學、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進行了為期12天的訪問與考察。期間分別與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和學生交流協議。
2010年1月,市校戰略合作項目杭州市下沙醫院主體結構結頂。
2010年1月,羅建紅教授和趙正言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0年2月11日,凌樹才教授負責的《人體解剖學》、姚克教授負責的《眼科學》、陳忠教授負責的《藥理學》獲浙江省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2月9日,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趙正言教授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2010年3月12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席執行官Bradford C. Berk教授簽訂兩校學生交流合作協議。
2010年3月17日,李蘭娟院士、姚克教授榮獲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鄭樹森院士主持完成的“肝移植圍手術期腎功能評估及其預警價值研究” 項目、趙正言教授主持完成的“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和苯丙酮尿癥早期篩查與研究” 項目、金潔教授主持完成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礎及臨床系列研究”項目分別獲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0年3月31日,啟動浙江大學醫學部創建無煙院區暨邵逸夫醫院創建無煙醫院活動。
2010年3月31日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醫學院皮膚科、眼科終身教授趙敏授聘為浙江大學包玉剛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2010年4月1日,段樹民主任和日本山形大學醫學部部長山下英俊續簽兩校關于學術交流關系的協議書。
2010年4月1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學生代表團獲首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
2010年4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學生代表團獲首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三等獎。
2010年4月27日,何超院長榮獲美國CMB杰出教授稱號。
2010年4月29日, 星月集團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學捐資100萬元,設立“星月再生醫學發展基金”;用于資助浙江大學醫學部干細胞與組織工程中心的學術發展與交流活動。
2010年4月30日,醫學部舉辦的中國大型公立醫院國際醫療合作論壇在附屬第二醫院勝利召開。
2010年5月27日,段樹民主任和瑞典哥德堡大學醫學院院長Olle Lark教授簽訂了兩校合作備忘錄。
2010年6月2日,陳季強教授負責的《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
2010年6月10日,段樹民主任和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校長Raymond Greenberg教授簽訂姐妹院校協議。
2010年6月25日,浙江省衛生廳長楊敬授聘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2010年6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與北京航天731醫院合作簽約暨教學醫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航天科工集團三院舉行。浙江大學校長楊衛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劉爾琦出席了會議并揭牌。
2010年7月14日,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經過三年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通過了由衛生部組織的驗收,正式掛牌落戶浙江大學。
2010年7月15日,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浙江大學公共衛生系簽訂合作協議。
2010年7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免疫學研究所免疫調節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s-related protein Rab10 facilitates TLR4 signaling by promoting replenishment of TLR4 onto the plasma membrane” ;該研究證實了Rab10能促進TLR4的膜運輸,完善了對TLR4信號調控的認識。
2010年7年28日,鄭樹森院士及李蘭娟院士領銜的創新團隊雙雙入選首批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
2010年9月4日,陳忠教授主持的“中樞組胺及其受體對腦缺血后星形膠質細胞功能和膠質疤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10年9月19日,在長沙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年會換屆選舉中,浙江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系來茂德教授出任第十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0年10月11日,新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兩個:新生兒與圍產醫學(杜立中)、腔鏡外科(蔡秀軍)。
2010年10月15日,浙醫一院護理教育中心主任王薇獲全國泌尿外科首屆“護理天使獎” 。
2010年10月22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首席醫務執行官J.Thomas Rosenthal簽定成立兩校醫學聯合科研和教學中心的協議。浙醫二院-UCLA聯合診斷學術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2010年10月23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部主辦的“2010杭州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在浙江賓館成功召開。教育部高教司農林醫藥處高斌主任、浙江省教育廳李魯副廳長、浙江大學來茂德副校長、鄒曉東副書記、醫學部名譽院長巴德年院士等出席了會議。來自國內外300多名醫學教育專家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并對醫學教育作了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0年10月28日,浙江大學——紹興市市校醫學合作、浙江大學醫學部—紹興市人民醫院合作簽約儀式在醫學部舉行、姒健敏副校長、段樹民院士分別代表學校和學部簽約;12月28日,舉行了“浙江大學紹興醫院” 掛牌,楊衛校長出席揭牌儀式。
2010年10月,段樹民主持的“中樞神經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中膠質細胞的作用及意義(2011CB504401)”獲國家973項目資助。
2010年11月8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韓國東亞大學校醫科大學校長盧世鉉教授簽定兩校學術交流協議書。
2010年11月20日,楊衛校長和美國布朗大學Ruth J. Simmons校長續簽兩校醫學生臨床交流協議。
2010年11月2日,段樹民院士主持的《中樞神經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中膠質細胞的作用及意義》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段樹民院士受聘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0年12月1日,醫學部公共技術支撐體系在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建,正式對外服務。在“985”二期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全面提升醫學部科技創新能力,以需求為導向,以共享為核心,以整合資源和集成為主線,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構筑解決醫學問題所需的、共享的、非單一實驗室和院系所可承擔維護的關鍵技術和大型儀器和設備,從而為醫學研究提供高度專業化的設備和技術服務。
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以鄭樹森院士為核心的肝移植團隊,在印度尼西亞進行為期1周的學術交流和技術支援,在印尼大學醫學院附屬Dr. Cipto Mangunkusumo醫院和Puri Indah醫院先后開展了四例活體肝移植手術(供體手術、受體手術共8臺),里程碑式地實施了印尼歷史上第1例、第2例、第3例成人間活體肝移植和雅加達當地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救治了4名危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技術從中國走向世界 。
2010年12月13日,段樹民主任和日本熊本大學醫學部部長Harada Shinji教授簽訂兩校合作備忘錄。
2010年12月14日,李蘭娟院士榮獲“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0年12月20日,醫學部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陳智、張小玲、吳弘萍、許正平、黃河、沈華浩、邵吉民、葉旭軍、陳國忠9名黨委委員,組成了以陳智為書記,張小玲、吳弘萍為副書記的新一屆浙江大學醫學部黨委。2011年1月22日,學校增補婁小娥兼任醫學部黨委委員、副書記,鄭樹森、王建安、何超兼任醫學部黨委委員。
2010年12月20日,來茂德教授主持的“上皮間質轉化在惡性腫瘤轉移中的作用及機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10年12月22日至24日,段樹民院士、陳智書記陪同學校黨委張曦書記、陳子辰常務副書記、來茂德副校長帶領各附屬醫院舉行“重走西遷之路,再續西部情緣”活動,將附屬醫院醫療服務延伸到了浙大西遷之路第二故鄉貴州省。本次活動促進兩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增進了兩地之間的合作和友誼。
2010年12月,獲批建設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兩個,分別為:浙江省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羅建紅)和浙江省腔鏡外科重點實驗室(蔡秀軍)。
2010年12月,由附屬婦產科醫院和附屬兒童醫院聯合申報的“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10年,衛生部組織和管理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評估試點,在全國范圍內評出了首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檢驗科(浙一);骨科、專科護理(浙二); 病理科(邵院);婦科、產科(婦產科醫院);兒科重癥(兒童醫院)等8個專科獲選。
2011年1月4日至9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邵逸夫醫院迎接《浙江省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修訂后首次復評,高分通過“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復評。
2011年1月6日,杭州蕭山物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安妮女士向浙江大學醫學部捐贈50萬元,成立“鄒安妮醫學教育基金”。
2011年1月13日,附屬第一醫院舉行“腎移植手術3000例慶典暨新聞發布會”。《文匯報》第12版整版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移植技術走向世界》一文,全面介紹了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為核心的肝移植團隊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開展為期一周的學術交流和技術支援,開創了印度尼西亞成人間活體肝移植。
2011年1月14日,黃荷鳳教授主持的“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生殖技術創建、體系優化與臨床推廣應用”,謝幸教授為第二完成人的“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項目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1月17日,中國控煙協會在廣州召開全國無煙醫院項目總結會,會上為附屬第一醫院頒發了“全國無煙醫院”的牌匾,成為浙江省首家“全國無煙醫院”。
2011年1月19日,醫學部召開了2011年度科學年會。
2011年1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衛生部兩部共建高校座談會在復旦大學舉行,醫學院名譽院長巴德年院士,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副主任沈華浩教授參加會議。
2011年1月,口腔醫學實驗中心成為醫學部第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11年1月,夏強的《基礎醫學系列課程混合式學習方法應用研究》、王建安的《互動反饋分層式教學方法在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榮獲浙江大學2011年度本科教學方法改革研究理論課重點項目,杜立中的《網絡環境下兒科學課堂PBL教學的實踐》、包家立的《培養具有理工思維素質醫學生的教學方法》、錢景的《整合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凌樹才的《人體解剖學數字化教學方法的探索》、李秀央的《TEC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實驗課中的應用》、黃荷鳳的《PBL教學法在八年制醫學生通科實習中的實施》等榮獲浙江大學2011年度本科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
2011年2月6日,衛生部陳竺部長一行參觀附屬第一醫院良渚門診部和浙江數字醫療衛生技術研究院。
2011年2月11日,凌樹才教授負責的《人體解剖學》、姚克教授負責的《眼科學》、陳忠教授負責的《藥理學》獲浙江省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2月11日至13日,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攜肝移植團隊,受邀赴印度尼西亞參加了第22屆印度尼西亞消化外科年會,鄭樹森院士在年會上發表“Surgery Treatment in Difficult HPB Cases”(復雜的肝膽胰外科疾病處理)和“Experience to build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nter”(建設一個優秀的肝移植中心的成功經驗)兩個主題演講。
2011年2月12日,李曉明教授課題組研究論文《神經調節素Neuregulin1及其受體ErbB4調節中間神經元興奮性并參與癲癇發病機制》在線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2011年2月22日,杭州市下沙醫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在附屬邵逸夫醫院專家樓召開。
2011年2月22日,德國基爾大學(Keil University)校長Gerhard Fouquet教授、副校長Thomas Bosch教授、外事主任Martina Schmode女士、漢語系Angelika Messner教授一行四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1年2月25日,附屬婦產科醫院被省衛生廳授予“浙江省醫政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1年2月28日,附屬婦產科醫院婦一科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2011年2月,歐陽宏偉教授、黃河教授、余紅教授、謝幸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1年2月23日,醫學部召開附屬醫院新年工作會議。
2011年3月,在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邵逸夫醫院接受了衛生廳頒發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銅牌。
2011年3月,沈華浩的《創新課程系統設計  建立高效臨床前醫學教育新模式》、鄭樹森的《重視醫學生國際視野和創新轉化能力的培養——轉化醫學時代的國際一流外科學教學體系建設》、夏強的《以培養醫學卓越人才為目標,重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榮獲2011年度浙江大學教學成果獎重點培育項目,羅建紅的《“見習醫生制”臨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王建安的《互動反饋分層式教學方法在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胡紅杰的《醫學影像學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毛崢嶸的《從正常到異常,建立早期臨床思維,融合性、創新性醫學形態科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建設和實踐》、葉懷莊的《基于“模塊化、校地聯動”公共衛生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強化與推廣》榮獲2011年度浙江大學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
2011年3月2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2011年3月3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批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于下達201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名單的通知》(學位【2011】8號文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2011年3月10 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陳智書記訪問浙江省人民醫院,洽談非直屬附屬醫院事宜。
2011年3月13日,附屬邵逸夫醫院首屆牙科助手口腔衛生師培訓項目舉行畢業典禮儀式,15名口腔衛生師收到了來自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的培訓證書。
2011年3月14日,附屬兒童醫院與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簽署院際合作協議,締結“姐妹醫院”。
2011年3月19日, 浙江省基層公共衛生人員培訓中心成立,中心掛靠浙江大學醫學部。省衛生廳楊敬廳長任主任,葉真副廳長、馬偉杭副廳長、醫學部沈華浩副主任任副主任。
2011年3月24日下午,省人大副主任、學校新任黨委書記金德水赴醫學部調研,聽取醫學部及下屬各院系、附屬醫院的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
2011年3月26日,教育部直屬高校醫學教育改革座談會在復旦大學召開,來茂德副校長、巴德年院士、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參加了會議。
2011年3月28日至4月2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附屬兒童醫院高分通過浙江省“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復評。
2011年3月29日,醫學部段樹民主任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 Reserve University)醫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11年3月30日,獲批2010年度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5個,分別為:神經精神疾病轉化醫學科技創新團隊(段樹民)、代謝綜合征綜合防治科技創新團隊(來茂德)、干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科技創新團隊(王建安)、常見實體腫瘤綜合診治科技創新團隊(何超)和兒童出生缺陷早期篩查與干預技術術科技創新團隊(趙正言)。
2011年3月30日,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置業房產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500萬元,主要用于推進浙江省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2011年4月10日,附屬第一醫院托管的之江醫院正式破土動工,預計將于2013年底投入運營。
2011年4月10日至12日,由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資助, 浙江大學醫學部和美國艾默瑞大學 (Emory University) 聯合舉辦的第三屆西湖論壇在美國亞特蘭大市(Atlanta)艾默瑞大學舉行。
2011年4月11日,醫學部召開了“杏林論壇”啟動儀式及首場學術報告會。特別邀請中國葛蘭索史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教授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分別做了題為“時間運籌與體驗人生”和“百年神經科學”的學術報告。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應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校長Raymond S. Greenberg先生的盛情邀請,學校陳子辰常務副書記,醫學部羅建紅常務副主任、黃河副主任、王建安副主任、何超副主任等一行6人代表團成功訪問了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
2011年4月18日,醫學部代表團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考察學習非直屬附屬醫院事宜。
2011年4月19日,附屬第一醫院成立“腦醫學中心”,院長鄭樹森院士擔任中心主任,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擔任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1年4月,在學校2010年本科教學量化考核與績效評價中,基礎醫學系排名第2,列入A+類;臨床醫學系(含臨床、口腔)排名第3,列入A類;公共衛生系排名第19,列入B類。
2011年4月,陳忠教授、黃荷鳳教授獲得2010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4月,百年浙醫慶典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5月3日,德國弗里茨·李普曼老年病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科研主管Peter Herrlich教授和行政主管Daniele Barthel教授訪問了醫學部,并與醫學部副主任黃河教授正式簽署聯合培養生物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協議。
2011年5月6日,韓國東亞大學醫學院院長Sae-Heun Rho教授一行8人訪問醫學部,Rho教授受聘為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5月6日,醫學部第六屆醫學節開幕式暨院長面對面訪談活動隆重舉行。醫學部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現場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2011年5月7日,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奈山病理系結成合作科室,成立“臨床病理診斷中心”。
2011年5月10日,第一屆中美合作全科醫師高級師資培訓班畢業典禮暨新學員開學典禮在附屬邵逸夫醫院舉行。
2011年5月12日,黃河教授主持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靶向治療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最新策略的建立”、沈華浩教授主持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的免疫學機制研究”、姚玉峰教授主持的“角膜移植眼表重建新技術及角膜病診斷新方法的開發研究”、黃荷鳳教授主持的“阻斷出生缺陷、促進子代健康關鍵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應用”等四個項目分獲201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5月12日,以黃河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First report of multiple CEBPA mutations contributing to donor origin of leukemia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論文發表在《Blood》(影響因子10.558)上。
2011年5月18日,衛生部副部長、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協調工作小組組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馬曉偉率團,到附屬第一醫院調研指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2011年5月19日至6月1日期間,醫學部開展了 “臨床科研工作大討論”的專題活動,分別組織召開了6家附屬醫院領導、研究所所長、學科帶頭人、實驗室和臨床科室負責人、學術骨干和青年科研人員等參加的臨床科研工作座談會。與會人員分別就臨床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難、臨床與基礎學科合作機制、華家池校區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在多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2011年5月20日,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醫學和獸醫學院副院長Jeremy Bradshaw教授訪問醫學部。
2011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學建校114周年校慶晚會上,校友李摩西先生與浙江大學姒健敏副校長簽訂捐贈協議:自2011年起連續十年,每年捐贈200萬美元,支持浙江大學醫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2011年8月,第一期捐贈到款100萬美元。
2011年5月21日至24日,由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際人體組成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國際人體組成學會議在杭州隆重召開。來自亞洲、歐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共19個國家或地區的世界一流專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大會。此次會議是國際人體組成學會議第一次在亞洲召開,對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提升國內大學科研水平、提高我國學者人體組成研究領域的知名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朱善寬教授任大會主席。
2011年5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部——羅氏診斷醫學及生命科學教育基金簽約儀式在醫學院隆重舉行。
2011年5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默克雪蘭諾中國精英獎學金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2011年5月30日,德國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y Bochum)醫學科研和教學主任N.H. Brockmeyer教授及其助理Judith Coenenberg女士訪問醫學部。兩校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11年5月31日,附屬兒童醫院——美國BD公司IV-Team教育培訓基地在附屬兒童醫院掛牌成立。
2011年6月2日,附屬第一醫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成立聯合肝病中心,該中心于7月19日正式運行。
2011年6月13日,醫學部與浙江省衛生廳、加拿大家庭醫師學會、阿爾伯塔大學醫科牙科學院簽署了關于發展家庭醫學,加強基本醫療的合作備忘錄。
2011年6月14日,鄭樹森院士負責的《外科學》成功入選教育部首批視頻公開課。
2011年6月22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教授獲“全國人口計生優秀科技成果獎”。
2011年6月25日至26日,為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引進人才的管理,幫助和促進引進人才的成長,醫學部首次舉行了2011年引進人才中期評估及期滿考核評審會。
2011年6月26日至7月1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隨溫家寶總理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六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李蘭娟院士在論壇上做了“中德醫藥經濟和生物技術合作”工作報告。
2011年6月28日,醫學部在大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暨表彰大會。表彰了學部7個基層黨組織、26名優秀共產黨員、3名優秀黨務工作者以及8個“五好”研究生導學團隊。
2011年6月30日,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在嘉興舉行,醫學部黨委書記陳智被授予浙江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1年6月,制定《醫學部關于教師申請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實施細則》,實行研究生導師退出招生機制,采用教師研究生招生資格確認取代以往的導師資格遴選,為優秀青年教師創造指導研究生的條件。
2011年6月,段樹民院士“神經精神疾病的基礎研究”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011年6月,醫學部啟動了慶“百年浙醫——百場健康服務進社區”的大型健康服務活動。
2011年7月2日,“浙江大學大腸癌多學科診治中心”在附屬第二醫院正式掛牌成立。
2011年7月11日,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2005級)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共計62周,42人。
2011年7月14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教授榮獲“2009—2010年度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1年7月15日,附屬第一醫院引入世界最先進、國內第一臺伽瑪刀。
2011年7月15日,副省長鄭繼偉在省衛生廳廳長楊敬的陪同下來到附屬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看望了墜樓女孩妞妞和參與救治的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18日,浙江大學陳子辰副書記、姒健敏副校長,醫學部陳智書記到附屬兒童醫院部署妞妞救治工作,并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墜樓女孩妞妞及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19日,省衛生廳副廳長王國敬看望了在附屬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墜樓女孩妞妞,并慰問了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21日,醫學部組建臨床學科教學委員會,整合臨床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臨床各學科專家們的智囊作用,并規范臨床教學,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加強各附屬醫院間的協調合作。經過公開競聘,學部任命28個學科的教學委員會。
2011年7月21日,金華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金華國際大酒店成立。79級校友、金華中心醫院院長袁堅列當選分會首屆會長。
2011年7月21日,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外科學》、《傳染病學》第二版正式出版,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分別擔任主編。
2011年7月26日,附屬兒童醫院派專家參與救治“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幸存女孩伊伊,并和溫家寶總理合影。
2011年7月,醫學部基礎醫學系來茂德教授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7月,浙江省衛生廳啟動“十二五”新一輪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工作。感染微生態學、醫學組織工程學、消化病學、普通外科學、血液病學、腎臟病學、泌尿外科學、心血管病學、眼科學、呼吸病學、腹腔鏡肝膽胰外科學、計劃生育學、婦科腫瘤學、兒科學(兒童保健)、新生兒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等16個學科被評為浙江省醫學支撐學科。再生醫學、炎癥免疫病學、臨床藥物治療學、神經創傷學(附屬第一醫院)、肺移植學、系統示蹤醫學、神經創傷學、疼痛醫學、大腸癌診治學、干細胞工程臨床轉化醫學、微創心臟外科學、風濕免疫病學、醫院藥學、內分泌代謝病學、微創婦科學(附屬邵逸夫醫院)、角膜病學、個體化檢驗診斷學、心血管病再生醫學、臨床微生物學、微創胰胃外科學、微創婦科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小兒圍術期醫學、青春期醫學、口腔修復學等24個學科被評為浙江省醫學創新學科。
2011年7月,醫學部應教育部要求,停止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招生,同時恢復五年制招生。2011年,醫學專業分醫學試驗班(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試驗班類(口腔醫學)、醫學試驗班類(醫藥專業)3個類別招生。
2011年8月3日,附屬第一醫院開展浙江省首例高難度再次肺移植獲得成功。
2011年8月5日,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隆重舉行建院60周年慶典大會。
2011年8月14日,附屬第二醫院姚克教授主刀實施了西藏歷史上第一例“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
2011年8月22日至26日,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和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率隊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部分PI訪問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院整合生理中心。
2011年8月24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2011】51號文件,護理學學科從臨床醫學一級學科下脫離出來,對應調整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醫學部護理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2011年8月26日至30日,醫學部許正平副主任、黃河副主任、張蘇展教授、項美香教授、金洪傳教授、柯越海教授等一行7人訪問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衛格芬醫學院,商談兩校科研合作。
2011年8月,李蘭娟院士為通訊作者的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F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論文發表在《Hepatology》(影響因子10.8)上。
2011年9月1日,鄭樹森院士“人工肝與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基礎應用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歐陽宏偉教授“浙江大學基礎醫學基地”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資助;沈華浩教授“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中HDAC2與炎癥小體調控Th17/中性粒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姚克教授“表面層層自組裝膜載藥新型人工晶狀體構建及其對LECs增生、遷移和轉分化抑制的多重機制和相關信號通路研究”、梁廷波教授“創傷性休克致小腸粘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方向明教授“警報素HNP1-3在始動膿毒癥致多臟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干預治療的研究” 等4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蔡真教授“骨髓巨噬細胞對多發性骨髓瘤耐藥的作用和機理研究”、韓峰教授“硝化應激分子信號轉導參與介導腦微血管損傷分子機制研究”等2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資助;歐陽宏偉教授、周天華教授分別在運動醫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年9月20日,浙江大學陳子辰常務副書記親臨附屬義烏醫院建設工地參觀指導并聽取市校合作匯報。
2011年9月21日,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學院”的聯合認證,正式成為其“普通外科高級培訓基地”認證單位。
2011年9月26日,曹雪濤院士為通訊作者的題為“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Src and atypical PKCζ”論文發表在J Exp Med(IF:14.776)上。
2011年9月28日,黃荷鳳教授主持的“輔助生殖誘發胚胎源性疾病的風險評估和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資助。
2011年 9月28日,妞妞全家和吳菊萍到附屬兒童醫院致謝并送上錦旗,向救治妞妞的所有醫護人員及醫院表示感謝。墜樓后妞妞從7月2日第一時間被送到了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搶救,浙江大學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組,調集附屬醫院精英對妞妞進行會診和救治,妞妞在監護中心經過了23天的治療,從最初的生命垂危到出院時的咧嘴歡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2011年9月,朱善寬教授接受國際著名期刊《歐洲臨床營養學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編邀請,成為該雜志編委。
2011年10月6日,浙江首家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在附屬第二醫院成立。
2011年10月13日,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德國海德堡癌癥研究中心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Harald zur Hausen)受附屬婦產科醫院邀請訪問浙江大學和醫學部,并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楊衛出席典禮并為其頒發了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證書。
2011年10月13日,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申報工作再獲佳績,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附屬第二醫院);新生兒科、小兒消化科、小兒呼吸科(附屬兒童醫院);牙體牙髓病科(附屬口腔醫院)等11個臨床專科被衛生部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并獲專項建設資金5300萬元資助。
2011年10月17日,鄭樹森院士成為中國首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榮譽教授。
2011年10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部與紹興市人民醫院醫學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在紹興市人民醫院隆重舉行。本次合作授牌了2個院士工作站和8個專家工作站,項目覆蓋了神經病學、肝病和肝膽胰、病理、分子生物學、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骨科、重癥醫學等10個學科,是市校合作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2011年10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與蕪湖市第一醫療集團醫學合作簽約暨“浙江大學醫學部合作培訓基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協作醫院”揭牌儀式在蕪湖市隆重舉行。
2011年10月30日,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丁偉榮獲全國“優秀病理技術專家”稱號。
2011年11月3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批準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決定》(教研〔2011〕2號) 正式公布了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浙江大學醫學部徐承富博士和沈耀博士的學位論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應用基礎研究》(指導教師:厲有名)、《肌肽對腦缺血性興奮性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指導教師:陳忠)榮獲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獎。
2011年11月4日,浙江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中心醫學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11年11月9日,附屬義烏醫院工程一期主體順利結頂。
2011年11月12日,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威爾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醫學研究生院院長David P. Hajjar教授,醫學院助理院長Brian Lamon教授,紐約長老會醫院孫宇政教授等一行3人訪問了醫學部,并初步達成合作培訓專科醫生的意向。
2011年11月15日,附屬第二醫院韓春茂教授當選為新一屆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2011年11月17日,公共衛生系與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德國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Rainer Sauerborn教授,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譽院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副院長黃河教授參加了簽約儀式。
2011年11月18日,附屬兒童醫院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院60周年慶祝大會。
2011年11月22日至23日,段樹民主任、黃河副主任訪問日本熊本大學,并參加了第27屆熊本醫學生物科學研討會。
2011年11月23日,新增獲批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姚克)、浙江省組織科學與組織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歐陽宏偉)和浙江省腎臟疾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陳江華)等3個省重點實驗室。
2011年11月25日,醫學院舉行第二屆醫學藝術節開幕式。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獲“2010-2011年度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殊榮。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學院”的聯合認證,正式成為其“泌尿外科專科醫師高級培訓基地”認證單位。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當選為第六屆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1年11月29日,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被授予“浙江省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1年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一行調研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等新醫院合作建設工作。
2011年12月6日,校黨委書記金德水一行調研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等新醫院合作建設工作。
2011年12月11日,醫學部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選派附屬醫院年輕骨干醫生到美國紐約康奈爾教學醫院接受專科醫生培訓。
2011年12月13日,段樹民院士主持的“微環境誘導細胞極性轉換與遷移的新機制及新技術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11年12月13日,生理學、免疫學、眼科學、婦產科學、病理與病理生理學、口腔臨床醫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學科被推薦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放射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麻醉學等3個學科被新增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2011年12月15日,美國Arizona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Iman Hakim教授、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主任陳召教授來公共衛生系交流訪談并簽署“協作備忘錄”。
2011年12月16日,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第五次年會在湖州長興舉行。會上,陳智書記代表醫學部和湖州市衛生局簽署了市校醫療衛生新一輪合作協議。
2011年12月18日 ,附屬第二醫院獲“2011年度醫院改革創新獎”。
2011年12月22日,基礎醫學系系來茂德教授、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1年12月26日,醫學部“杏葉飛舞濟昌世,浙醫百年春滿園”2012迎新晚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小劇場成功舉辦。
2011年12月29日下午,醫學部第三屆教職工大會暨第三屆工會會員大會第三次會議在科研輔樓大報告廳舉行,120余名“雙代會”代表和列席代表參加了大會。學部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作了題為《聚精會神抓內涵,凝心合力促發展,以優異成績向百年浙醫獻禮》的工作報告。
2011年12月29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風教授為帶頭人的“生殖安全轉化醫學研究”項目被列入2011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011年12月,謝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病變進展機制與阻遏策略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10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這是浙江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一等獎。
2011年12月,李蘭娟院士、謝幸教授、李繼承教授成功入選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第八輪衛生部規劃教材的主編;來茂德教授、胡申江教授、姚克教授、許毅教授和張咸寧教授入選副主編。
2011年12月,來茂德教授、王建安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2年1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全國試點學院之一——基礎醫學院新開設生物醫學專業在竺可楨學院求是科學班單獨招生。
2012年1月5日,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醫學院分管國際交流副院長Helen Houston教授、內分泌科 Marian Ludgate教授和Lei Zhang博士一行三人訪問了醫學部。雙方正式簽署了兩校醫學院之間的合作備忘錄。卡迪夫大學醫學院于2012年起接收我校6名醫學生在卡迪夫教學醫院進行為期8周的臨床見習交流。
2012年1月5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北侖分院新院區落成典禮舉行。
2012年1月7日,臺州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臨海遠洲國際大酒店成立。79級校友、臺州醫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朱成楚當選首屆會長。
2012年2月7日,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何超教授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2年2月14日,謝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金潔教授主持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黃荷鳳教授為第二完成人的《不孕癥病因及治療方法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項目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2月17日,紹興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紹興咸亨酒店成立。85級校友、紹興人民醫院院長郭航遠當選首屆會長。
2012年2月17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分管國際交流 Barbara Ralston副院長、分管醫院規劃建設Mark Tortorich副院長、規劃建設資深經理Grace Hsu女士、項目發展顧問Xiao Xiao女士和醫院設計師Uen Fang Yeh女士一行五人訪問醫學部。
2012年2月23日,醫學部第一屆臨床技能競賽在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舉行。附屬第二醫院榮獲團體一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榮獲團體二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團體三等獎。附屬婦產科醫院、附屬兒童醫院榮獲專科貢獻獎。
2012年2月24日至26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主辦,醫學部承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項目啟動會暨學術交流會于在杭州召開。段樹民院士任項目專家組組長。
2012年2月,梁廷波教授、賴蒽茵教授被聘為第七批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3月,黃荷鳳教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2012年3月12日,醫學部隆重舉行了首屆臨床醫學本科留學生的畢業典禮。來自8個國家的37名留學生按計劃圓滿完成了課程學習以及臨床實習,通過了各項考核和考試,經過審核成績合格準予畢業,并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學士學位(MBBS,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
2012年3月14日,醫學部召開2012年科教年會。
2012年3月15日,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成立,許正平任常務副院長,易平任副院長。該研究院歸屬醫學部管理。
2012年3月23日,嘉興浙江大學醫學校友聯誼會在嘉興市第一醫院成立,77級校友、嘉興市第一醫院院長曹浩強當選為首任會長。
2012年3月31日,舟山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舟山市臨城新區財富君庭酒店成立,73級校友、舟山醫院院長張永奎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10日至12日,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Brown Alpert Medical School)院長Edward Wing教授和分管學生工作副院長Julianne Ip教授訪問醫學部。
2012年4月15日,衢州浙江大學醫學校友聯誼會在衢州友好飯店成立,81級校友、衢州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吳善水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20日,溫州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溫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成立,82級校友、溫州市衛生局副局長吳尚斌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26日,醫學部第七屆醫學節開幕式暨黃河教授專題講座在紫金港校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2012年4月,附屬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榮獲“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稱號。
2012年4月,附屬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榮獲第四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
2012年4月,鄭樹森院士主講的《肝臟移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課程列入國家上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
2012年5月,魯林榮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Immunology發文,揭示T淋巴細胞發育調控新機制。
2012年5月2日下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國際會議廳隆重召開。2011年度,醫學部共獲24項(第一完成單位)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李蘭娟院士領銜的“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療研究”項目、來茂德教授領銜的“大腸癌診斷和預后相關標志物的鑒定及應用”項目、黃河教授領銜的“間充質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吳育連教授領銜的“進展期胃癌的圍手術期分期及其臨床意義”項目榮獲浙江省科技獎勵一等獎。鄭樹教授榮獲了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2012年5月5日,醫學部重新修訂了《浙江大學醫學部衛生技術高級職務評聘條件》,進一步規范了衛生技術系列職務晉升的要求和程序。
2012年5月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廣東校友聯誼會在廣東省口腔醫院成立。78級校友、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長章錦才當選會長。
2012年5月11日,陳江華教授在華盛頓榮獲美國腎臟病基金會頒發的“國際卓越成就獎章”,成為今年全世界4位獲獎者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
2012年5月,浙江大學醫學部百年華誕之際,6家附屬醫院聯合錢江晚報推出大型義診活動——5000名醫號免費送。
2012年 5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人體博物館建成開館,醫學生誓言碑、無語良師碑落成,浙江大學醫學部領導班子以及100余名醫學部師生參加了儀式。學校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2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峰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由浙江大學主辦,主題是“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會議主要內容是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代表交流本校八年制的辦學經驗,討論八年制教學取得的成效、面臨的挑戰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2012年5月25日,浙江大學醫學教育先賢——韓清泉、王季午銅像落成揭幕。醫學部院史陳列室擴建落成揭牌。
2012年5月25日晚上,醫學部舉行以“仁愛·百年”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晚會,隆重慶祝醫學部百年華誕。節目分《相聚·百年之約》(序)、《薪傳之光·奮斗曲》、《大道健行·仁愛路》、《生命家園·青春夢》、《相約·憧憬未來》(尾聲)五個單元。晚會緊扣主題,反映了浙醫一百年來的變遷與滄桑、光榮與夢想。學校相關部處領導,醫學部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五湖四海的校友,兄弟院校嘉賓共聚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齊襄盛典,暢敘情誼。
2012年5月25日,由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發起的用于獎勵國內醫學領域杰出人才的“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成立大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隆重召開。桑國衛副委員長出席啟動儀式。
2012年5月26日上午,醫學部百年華誕慶典大會在紫金港校區小劇場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艷華,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張浚生、張曦,陳宜張院士、巴德年院士、鄭樹森院士、曹雪濤院士、李蘭娟院士、段樹民院士,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石鵬建,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陳子辰,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胡亞芳,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魯善增,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李魯,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蔡秀軍,浙醫老領導,杰出校友代表、師生代表以及來自75所兄弟院校和100余家醫院的代表出席了慶典大會。
2012年5月26日,浙江大學校友總會醫學部(院)分會成立,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北美地區的150余名校友參加了成立大會,醫學部(院)主任段樹民院士當選為會長。
2012年5月,臨床醫學(五年制)和臨床醫學(八年制)均獲批2012年度浙江大學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
2012年6月1日,浙江大學省級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專家驗收。
2012年6月6日,經考核,沈華浩教授、范偉民教授續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6月,姚根有的《創建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全新模式》、陸源的《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新實驗教學的實踐》、鄭樹森的《轉化醫學時代國際一流外科學教學體系的建立》、謝幸的《國家精品課程“婦產科學”教學體系的建設和應用》、羅建紅的《創新課程系統設計,建立高校臨床前醫學教育新模式》榮獲2012年浙江大學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毛崢嶸的《以案例為先導,融合性、創新性比較形態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踐》、魏爾清的《科研項目導向的醫學院八年制創新性研究教學體系構建》、張咸寧的《新醫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實踐研究》、葉懷莊的《“模塊化、校地聯動”公共衛生實驗教學體系構建》、劉有恃的《臨床實踐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樊立潔的《加強臨床技能訓練在口腔教學中的效果評價》榮獲2012年浙江大學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7月15日,在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大會上,石一復教授榮獲首屆“中國婦產科醫師獎”。
2012年7月20日,衛生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名單,醫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腎病科、呼吸內科、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消化內科、麻醉科(附屬第一醫院);燒傷科、急診醫學科、皮膚科、眼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附屬第二醫院);普通外科(附屬邵逸夫醫院)等14個專科入選。
2012年7月28日 ,醫學部北美校友聯誼會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正式成立,80級校友方明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8月15日,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研討會在紫金港召開,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楊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副校長來茂德、褚健,校黨委副書記周谷平出席,副校長姒健敏主持會議。
2012年8月16日,由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醫院論壇在北京舉行,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榮膺“2012年度中國醫院優秀院長”。
2012年8月,李曉明教授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2年9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系和神經生物學學系共同組織承辦的“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生物醫學雙邊研討會” (Hangzhou-Edinburgh Joint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s) 在紫金港校區醫學部召開。
2012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六屆中國電子病歷與醫療信息技術高峰論壇暨2012年醫藥衛生信息技術“金鼎獎”頒獎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被中國醫藥信息學會、中國電子學會醫藥信息學分會授予2012中國醫院信息化先進單位“金鼎獎”;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王建安教授分別榮獲中國醫藥衛生信息技術“金鼎獎”杰出貢獻人物。
2012年9月,夏強教授榮獲浙江大學首屆心平獎教金教學貢獻提名獎。
2012年9月24日,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2005級進入專科輪轉, 共計39周,42人。
2012年10月,鄭樹森、樊立潔、凌樹才、毛崢嶸榮獲首屆浙江大學優質教學二等獎。
2012年10月24日,浙江大學與金華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與此同時,金華市中心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金華醫院”。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和金華市市委書記陳一新共同為“浙江大學金華醫院”揭牌。
2012年10月24日,深化校市戰略合作,加快推進附屬義烏醫院項目建設,校黨委書記金德水一行到義烏調研并舉行校市合作工作座談。
2012年10月26日,197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杰拉爾德•埃德爾曼教授訪問醫學部,并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校長楊衛為杰拉爾德•埃德爾曼教授佩戴校徽,并頒發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證書。
2012年10月27日,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專家檢查組蒞臨附屬口腔醫院檢查指導工作。
2012年10月29日上午,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醫學院院長代表團訪問醫學部。
2012年10月,李曉明、朱益民、徐驍、葉娟、袁天明、高建青等教授入選2012年度浙江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對象。
2012年11月15日,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血液腫瘤科教授、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主席Mary Horowitz和副教授陳曉訪問了醫學部。
2012年11月4日至11日,“浙江大學德國周”期間,楊衛校長、來茂德副校長率醫學部代表團先后訪問了慕尼黑大學、切瑞特醫學中心,分別簽訂了合作框架性協議。11月22日,德國切瑞特醫學中心(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院長Annette Grüters-Kieslich教授一行7人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部。
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2012年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年會暨大學文化傳承與文化交流論壇在廣州市舉行。醫學部被評為2012年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張凱同志獲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
2012年11月,附屬口腔醫院高分通過浙江省衛生廳“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復評。
2012年11月,教育部、衛生部已經批準我校作為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的試點高校,我校的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和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得到了批準。
2012年11月,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聞榮獲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附屬兒童醫院葉盛榮獲二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梁赟榮獲三等獎。
2012年11月,醫學院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最佳組織獎。
2012年12月1日,附屬第一醫院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院六十五周年慶典大會。
2012年12月2日18時30分,醫學部第三屆醫學藝術節在醫學院大報告廳隆重開幕。
2012年12月3日,西澳大利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醫學院院長Ian Puddey教授、外科系主任Jeff Hamdorf教授、兒科系主任Alan Bryant教授和西澳州政府衛生廳Andrew Robertson副廳長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2年12月4日,醫學部第二屆臨床技能競賽在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隆重舉行。附屬第二醫院榮獲團體一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團體二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榮獲團體三等獎。附屬婦產科醫院、兒童醫院榮獲專科貢獻獎。
2012年12月19日 ,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當選2012年度“中國十大醫改新聞人物”。
2012年1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市委副書記、市長邵占維,市委副書記王金財和其他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負責人一行蒞臨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視察。
2013年1月7日,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榮獲全國衛生行業最高榮譽獎——白求恩獎章。
2013年1月7日,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健康專業學院院長Lisa Saladin教授、健康管理系Michael Meacham教授和James Zoller教授三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3年1月11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1月14日下午,醫學部召開了地方校友分會聯誼會。來自金華、紹興、臺州、麗水、嘉興、舟山、衢州和溫州等地的地方校友組織的會長和秘書長參加了會議。
2013年1月16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醫學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Human Medicine)院長Marsha Rappley教授、副院長Jeff Dwyer教授、兒科和人類發展系主任Rebecca A. Malouin副教授以及流行病學系Zhehui Luo副教授一行訪問了醫學部。
2013年1月18日,王建安教授的“心肌梗死后心肌組織修復和功能重建的機制研究和臨床應用”項目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1月,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1月,柯越海教授獲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
2013年1月31日,由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的指導下完成的論文“Induction of Siglec-G by RNA Viruses Inhibits the Innate Immune by Promoting RIG-I Degradation”(《Siglec-G促進RIG-I降解負向調控抗RNA病毒固有免疫》)發表在1月31日出版的《Cell》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醫學院基礎醫學系陳瑋琳副教授。
    2013年2月,王福俤教授、李曉明教授、陳江華教授、周天華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3年2月1日上午,在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推進會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共同簽署了《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章程》,標志著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啟動建設,李蘭娟院士任中心主任。
2013年2月2日,浙江大學召開醫學院醫院工作座談會。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楊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常務副校長吳朝暉,副校長褚健、張土喬,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出席,副校長姒健敏主持會議。
2013年2月11日至16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通過國際標準JCI評審 。
2013年2月,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通過國際標準JCI評審。
2013年2月,謝幸、金潔教授獲得2012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開業試運營。
2013年3月11日下午,姚克教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2013年3月14日上午,姒健敏教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2013年3月,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贈2億港幣支持浙江大學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建設。
2013年3月26日,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城西分院開業。
2013年3月31日下午,共青團浙江大學醫學部(院)第三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最終投票推選產生了共青團浙江大學醫學部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2013年4月13日,李曉明教授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3年4月13至14日,醫學部學生彭德清、黃尚瑋、徐俊和祝曉晶組成的參賽團隊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奪得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賽區)特等獎。
2013年4月12日上午,校黨委書記金德水赴醫學部調研,聽取醫學部及下屬各院系的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
2013年4月22日,由醫學部主辦并聯合農學部、藥學院、生科院、生研院、生儀院等單位共同召開的“浙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公共研究平臺共享交流會”成功舉辦。
2013年4月23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為國內首家連續三次通過JCI評審的公立醫院。
2013年4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學醫學部與金華市中心醫院醫學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金華市中心醫院舉行。
2013年4月27日上午,李強省長一行視察附屬一院H7N9禽流感救治工作并慰問醫務人員。
2013年4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學科建設調研會在醫學院召開。
2013年4月,李蘭娟院士的“人類感染活禽市場來源的新發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臨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組特征”研究論文發表于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
2013年4月,學院6位教授入選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別是基礎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夏強教授,臨床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黃河教授,口腔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慧明教授,醫學技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謝鑫友教授,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陳坤教授,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施衛星教授。
2013年5月18日,藥學院迎來了百年華誕,來自海內外的校友代表、兄弟院校和藥學界各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慶典儀式。
2013年5月21日,由原浙江醫科大學校長鄭樹教授發起設立的“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鄭樹醫學教育基金”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2013年5月21日下午,醫學部召開2013年科教年會。
2013年5月23日,附屬一院李蘭娟院士為通訊作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臨床特征》的論文。
2013年6月3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撤銷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
2013年6月8日,醫學部首屆八年制學生畢業慶祝會隆重舉行。
2013年6月28日,段樹民任醫學院院長兼醫學中心(籌)主任;陳智任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河任副院長(兼);許正平任醫學中心(籌)常務副主任(正處職)兼醫學院副院長;歐陽宏偉任醫學院副院長兼基礎醫學系系主任(正處職)。
2013年7月9日下午,醫學院六家附屬醫院分別與景寧、龍泉、武義、衢州、常山等浙江省內13個縣的縣政府簽約,與當地14家縣級公立醫院建立以托管為主要方式的緊密型合作辦醫關系。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等出席。
2013年7月25日,沈華浩、周天華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蘭溪分院” 舉行簽約揭牌儀式。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蘭溪基地”舉行簽約揭牌儀
式。
2013年8月2日,方向明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3年8月5日,陳國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副書記;李曉明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
2013年8月26日下午,醫學院召開2013年醫學院暑期務虛會議。
2013年8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杭州市下沙醫院)正式啟用。
2013年9月,周韌教授領銜主講的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MBBS)課程《病理學(Pathology)》入選“2013年度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2013年9月16日,校長林建華來醫學部調研,副校長羅建紅、學部主任段樹民及各院系、各附屬醫院領導等參加了調研會。
2013年9月,學院推出了“名師名醫大講堂”學生思政系列講座。
2013年9月4日至5日,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孫弘斐董事等一行五人訪問浙江大學,基金會決定向我校捐贈1300萬港幣(約合1000萬人民幣),專項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
2013年9月16日,附屬二院姚克教授當選為中華醫學分第十一屆眼科學分會候任主委。
2013年9月17日,浙江大學金德水書記、宋永華常務副校長、吳平副校長、羅建紅副校長等來我系調研試點學院建設情況。
2013年9月18日下午,醫學部舉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輔導報告會,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郁建興教授應邀作了《新時期的群眾路線就是民主政治路線》專題報告。
2013年9月23日,陳國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書記(兼)。
2013年9月24日,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贈2億港幣(2013年-2015年),支持浙江大學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
2013年9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武義分院”揭牌儀式在武義舉行。
2013年9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兒童骨科學專家、紐約-長老會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哥倫比亞大學腦癱中心執行醫療總監DAVID P. ROYE 教授參訪浙江大學公共學院。
2013年10月25日,魯林榮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八屆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全球衛生研討會于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
2013年10月30日下午,鄭樹森院士被授予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10月30日至31日,泰國瑪希隆大學詩里拉皇家醫學院院長Udom Kachintorn,副院長Chirayu Auewarakul,副院長Suwannee Suraseranivongse等7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3年11月11日,第十四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頒獎典禮上,蔡秀軍教授成為“吳楊獎”設立后第一位微創外科領域的獲獎者。
2013年11月11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分管國際交流副校長Oron Shagrir,醫學部分管科研副院長Joel Yisraeli訪問醫學院。
2013年11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寧波市第一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寧波醫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寧波市人民政府代市長盧子躍共同為“浙江大學寧波醫院”揭牌。
2013年11月,杜立中教授榮獲“2013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卓越貢獻獎”。
2013年11月,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全科醫學研究所李魯教授連任主任委員。
2013年11月21日,醫學院附屬二院沈華浩教授及其團隊命名了一種新哮喘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揭示了一種以胸悶為唯一臨床表現的新哮喘亞型。
2013年11月22日,附屬第一醫院王偉林教授,附屬兒童醫院舒強教授、附屬邵逸夫醫院姚玉峰教授獲2013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3年11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中心舉行項目匯報會暨奠基儀式。
2013年12月4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Pamela Davis、副院長George Kikano、全科醫學教授Kurt Stange和Li Li等7人代表團訪問了醫學院。
2013年12月4日上午,韓國醫療代表團一行6人來訪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3年12月9日上午,浙江大學與麗水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麗水市中心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麗水醫院”,學校黨委書記金德水、麗水市委書記王永康共同為“浙江大學麗水醫院”揭牌。
2013年12月6日下午,醫學院及附屬醫院2013年團建工作交流會在浙醫二院舉行。
2013年12月10日,鄭樹森院士為課程負責人的《外科學》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12月2日,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和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部控煙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醫學生控煙調查”中國報告發布會在醫學院舉行。國家衛計委、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國際防癆與肺部疾病聯合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大學等組織的官員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2013年12月16日,王建安教授、何超教授、李繼承教授,以及醫學院校友丁列明獲2013年度“浙江省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3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浙江大學醫學院代表大會隆重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
2013年12月19日,醫學院舉行2013年思政年會——班主任/德育導師專題工作會議。
2013年12月20日,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研討會召開。
2013年12月,李曉明教授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的“H7N9禽流感的病原學及臨床診治研究”項目入選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3年12月26日,謝幸教授的《婦產科學》、李蘭娟院士的《傳染病學》、陸源教授的《生理科學實驗》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12月26日晚,醫學院2014年迎新聯歡晚會“激揚青春之帆•共逐醫學之夢”隆重舉行。
2013年12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學與湖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的協議》,湖州市中心醫院揭牌“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與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金長征共同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揭牌。
2014年1月5日,在《中華眼科雜志》第十四屆編輯委員會換屆暨工作會議上,續聘附屬第二醫院姚克教授為副總編,續聘和增聘葉娟教授、徐雯教授為編委。
2014年1月6日,在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三屆臨床技能競賽中,臨床醫學一系榮獲本次教師賽第一名和學生競賽團體第一名,臨床醫學一系吳婷婷、傅林海、潘五杰榮獲本次競賽小組第一名。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李蘭娟院士領銜的“重癥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醫學院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的突破;沈華浩教授領銜的“支氣管哮喘分子發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1月17日,孫毅任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2014年1月18日, 浙江大學2013年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中,附屬兒童醫院徐迎春榮獲一等獎,基礎醫學系徐芳英和附屬第二醫院鄭幼洋榮獲二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勞偉峰、公共衛生系金明娟、基礎醫學系陳瑋、附屬第一醫院徐驍榮獲三等獎。
2014年1 月 22 日上午,林建華校長一行到醫學院調研學科建設情況。
2014年1月,歐陽宏偉教授當選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亞太區(TERMIS-AP)理事。
2014年3月24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葉旭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
2014年3月27日,李曉明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4年3月27日,孫毅任醫學院副院長(掛職)。
2014年3月27日,醫學院召開第四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50余名“雙代會”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參加了大會。
2014年3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Linda Fried教授及David Roye教授、Michael Sparer教授, Deliang Tang教授等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4年4月,由附屬兒童醫院創辦的《世界兒科雜志》(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核同意(新廣出版[2014]250文件),成為首個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33-1390/R)的英文兒科期刊。
2014年4月3日下午,醫學院管理人員培訓開班,學院70余位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黨委書記黃河作了“思想、行為、能力,知行合一,百戰不殆”的主題報告。
2014年4月10日,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專家門診正式啟用。
2014年4月10日下午,醫學院舉行習近平總書記黨建方略專題講座暨群眾路線總結大會,邀請杭州市委黨校高國舫教授作關于習近平同志黨建方略的專題講座。
2014年4月21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邵浙新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委員會副書記。
2014年4月22日,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校長林建華、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常務副校長吳朝暉、宋永華、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副校長羅建紅等出席了會議。
2014年4月23日下午,醫學院舉行了2014年科教大會。
2014年4月25日,段樹民任醫藥學部主任,陳忠任副主任。
2014年4月29日,在201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醫學院作為第一單位牽頭或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共12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蔡秀軍教授被授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鄭樹森院士、蔡真教授、王建安教授、趙正言教授領銜的項目分別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年5月5日,韓國東亞大學醫學院院長Huh Jae Taeck教授等一行4人訪問醫學院。
2014年5月6日,“轉化醫學論壇暨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啟用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學校黨委書記金德水、常務副校長宋永華、副校長羅建紅,浙江省科技廳、衛計委領導,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領導、醫學院和各附屬醫院領導等出席了儀式。
2014年5月6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李蘭娟院士科研團隊在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即通過測定人體血漿血管緊張素II水平,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與衢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衢州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衢州醫院”,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衢州市市長沈仁康、省衛計委副主任馬偉杭共同為“浙江大學衢州醫院”揭牌。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作醫院工作會議召開,醫學院、各附屬醫院、浙江大學各地市合作醫院的領導參會,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副校長羅建紅、學校相關部處負責人等出席了會議。
2014年5月,歐陽宏偉教授獲選“全國十佳骨科中青年醫師”。
2014年5月,段樹民院士課題組于2006年發表的封面論文“Activity-induced rapid synaptic maturation mediated by presynaptic cdc42 signaling”入選《Neuron》創刊25周年紀念期刊。
2014年5月16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浙江大學決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更名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委員會;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紀律檢查委員會。
2014年5月16日,附屬第二醫院黃建教授團隊發表國際權威期刊Cell系列期刊Immunity封面論文,該免疫學權威期刊具有非常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和高度信譽,影響因子19.795。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醫學院舉行田徑運動會。
2014年5月24日,生物醫學工程系創建30周年紀念會在醫學院舉行,來自祖國各地的近180名生物醫學工程系校友重返母校。
2014年5月24日,加拿大阿爾伯塔(University of Alberta)醫學院Douglas Miller院長、精神系主任Xinmin Li教授、國際項目主管Renny Khan先生一行三人訪問醫學院。
2014年6月6日,第一期“浙醫好導師 領航醫學路”英才培養活動正式啟航。
2014年6月10日,學院與來訪的臺灣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2014年6月10日下午,學院召開安全工作會議。
2014年7月3日上午,醫藥學部召開學科與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審議會。
2014年7月7日,浙江大學西湖學術論壇第115次會議——“醫工結合:生物制造、再生醫學與醫療器械”主題研討會順利舉行。
2014年7月5日,由《科學中國人》雜志社主辦的“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揭曉,李蘭娟院士獲此殊榮。
2014年7月5日以來,附屬兒童醫院全力做好“7.5公交事件”燒傷患兒的救治工作。
2014年7月19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Dermot Kelleher副校長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7月28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李蘭娟院士團隊在《自然》發表了最新微生態科研成果論著——《肝硬化中腸道菌群的改變》。文章第一作者為秦楠博士。
2014年7月29日,附屬邵逸夫醫院與支付寶聯合宣布,邵逸夫醫院在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正式上線,雙方將共同推進“未來醫院”計劃。
2014年7月29日,光明日報以“激揚青春志,共筑醫學夢”為題刊發通稿,在當天第15版教育時空報道了醫學院組織的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的淳安團隊活動。
2014年8月18日,校黨委副書記嚴建華看望醫學院赴浙江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社會實踐團隊。
2014年9月2日,基礎醫學系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4年9月12日,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上,附屬兒童醫院杜立中教授榮獲“中國兒科醫師獎”。
2014年9月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江山分院”簽約揭牌儀式在江山市人民醫院舉行。
2014年9月20日,段樹民院長參加了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簡稱CMB)成立100周年慶典。
2014年9月,由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教工和研究生聯合黨支部(簡稱“神經所黨支部”)的《基層黨組織鋪就青年人成才之路》項目榮獲省高校第五輪支部建設創新活動優秀項目。
2014年9月25日,醫學院推出優秀醫生“洞悉臨床科室,分享從醫之道”系列沙龍。
2014年9月,醫學院控煙研究中心研究的“Building Tobacco Treatment Capaci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in China”獲得2014年Global Bridges煙草依賴治療項目設計獎。
2014年10月8日下午,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校長Julia Buckingham、 常務副教務長Andrew George等一行四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14日,醫學院本科生海外交流獎學金評選啟動,首批77位醫學院學生獲得獎學金。
2014年10月,黃河教授團隊在Blood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證明了新的半相合移植處理方案不僅達到了與HLA全相合非血緣供者相同的移植療效,可使高危白血病患者獲益。該論文在線發表后立即得到了Faculty of 1000 (F1000)的特別推薦。
2014年10月17日,由浙江大學、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第19屆亞太國際造血干細胞移植會議(19th APBMT)在杭州召開。
2014年10月21日,德國基爾大學Anja Pistor-Hatam副校長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23日,英國阿伯丁大學Seth Kunin副校長、醫學院Colin Mc Caig院長和Bing Lang教授等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22日,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入圍2014年度“2011協同創新中心”計劃。
2014年10月24-25日,在浙江大學2014年運動會上,醫學院榮獲田徑比賽教工組和研究生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本科生組團體總分第五名的驕人戰績。
2014年10月28至30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婦幼健康技能競賽中,附屬婦產科醫院錢志大醫生榮獲個人一等獎。
2014年10月29日,李蘭娟院士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4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首家異地附屬醫院——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以下簡稱附屬四院)在義烏開業,這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七家附屬醫院。
2014年11月2日,李蘭娟院士入選“中央電視臺——2014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2014年11月6日,陳智任醫學院公共衛生系系主任(兼)。
2014年11月13日-14日,黃河教授陪同林建華校長訪問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2014年11月21日下午,黨委書記黃河帶隊赴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現場緬懷革命先烈,并舉行學院教工支部書記培訓會。
2014年11月21日,附屬二院張宏教授獲201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4年11月23日,醫學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隊”榮獲“勤學·篤實·擔當──以實踐為青春代言”2014年浙江省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省級十佳團隊。
2014年12月1日至15日,李曉明副院長率團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洛杉磯西達塞納醫學中心、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
2014年12月29日,醫學院舉行2014年教育大會。
2015年1月5日,附屬一院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赴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醫療隊在醫學院舉行歡送儀式,醫療隊將赴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進行為期3個月的援助醫療任務。
2015年1月5日,由浙江大學牽頭,聯合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個核心協同單位共同組建的“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為聯合單位之一的香港大學進行授牌。
2015年1月8日,經教育部批準,獲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是醫學院首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2015年1月9日,陳江華教授團隊的項目“終末期腎病腎臟替代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1月9日,石河子大學副校長孟衛民、基建處處長李忠榮、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鋒等一行11人訪問醫學院。
2015年1月15日,首屆浙江大學“好醫生、好護士”評選結果揭曉,附屬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醫師劉麗、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建民、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范順武、附屬第一醫院心臟病中心主任醫師倪一鳴、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韓春茂等5人獲“浙大好醫生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干部保健中心主管護師王葉華、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馮志仙、附屬第四醫院手術室主管護師周敏燕、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主管護師徐萌艷、附屬兒童醫院ICU主任護師樓曉芳等 5人獲“浙大好護士獎”。
2015年1月15日,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高天明等一行14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5年1月15日,劉偉教授研究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論文“Deacetylation of nuclear LC3 drives autophagy initiation under starvation”。
2015年1月16日下午,醫學院召開2014年外事工作座談會。
2015年1月18日,由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簡稱樹蘭基金)主辦的第一屆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舉行,中國12位科技工作者分獲樹蘭醫學獎和樹蘭醫學青年獎。
2015年1月16日,李曉明、田梅、徐驍三位教授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5年1月,沈華浩、陳江華兩位教授入選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5年1月,梁廷波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5年1月29日,經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同意在醫學院成立遺傳學研究所,為浙江大學獨立研究機構。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臨床技能案例學習模式研究”——醫學院《臨床技能》SPOC課程成功開課。
2015年3月3日-21日,由醫學院及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浙江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生物醫學學術交流月”活動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3月13日,經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批準,醫學院試點實施臨床醫學博士后培養項目,此項目為全國首家試點實施單位。
2015年3月18日, 2015屆MBBS項目留學生舉行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共67位2009級畢業生通過了課程的各項考核和考試,獲得學位。
2015年3月24日,管敏鑫任醫藥學部副主任。
2015年3月26日,醫學院召開第四屆二次“雙代會”。
2015年4月,段樹民院士課題組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A novel size-based sorting mechanism of pinocytic luminal cargoes in microglia”。
2015年4月9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Arvind Gupta,副校長Anne Gorsuch等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4月9日下午,醫學院2015年科學年會舉行。
2015年4月10—12日,由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第六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分區賽開幕式在浙江大學舉行。
2015年4月,鄭樹森院士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消化學雜志《Gut》在線發表了題為“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徐驍教授。
2015年4月17日,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及廣州醫科大學張雅潔副校長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5年4月17日下午,浙大求是大講堂暨醫學院“名師名醫大講堂”第八期——鐘南山院士報告會于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4月25-26日,受人民衛生出版社委托、由浙江大學病理學與法醫學研究所承辦的“十三五”規劃教材《法醫病理實驗指導》定稿會在醫學院召開。
2015年4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與東欣(杭州)醫院合作簽約暨浙江大學國際醫院揭牌儀式在醫學院舉行。
2015年5月6—8日,由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承辦的“腦科學前沿-學科交叉與新技術”西湖論壇會議順利召開。
2015年5月12日上午,浙醫兒院浙醫四院聯合兒童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5月12日,醫學院在浙江大學“歌詠求是•筑夢中華”主題合唱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5年5月10至21日,段樹民院長率團訪問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
2015年5月13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劉利民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委員會書記。
2015年6月3日,學院與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并掛牌“浙江大學精神衛生中心”。
2015年6月5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醫學院院長Jacques Bradwejn、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院長助理王育瑋、醫學院教授Diana Koszycki、加拿大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Majid Dellah等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6月17日下午,邵逸夫醫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國際醫療中心揭牌儀式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與上城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舉行。
2015年6月,羅建紅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Activity-induced synaptic delivery of the GluN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is dependent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chaperone Bip and involved in fear memory”。
2015年6月30日-7月1日,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醫學院院長Richard Fedorak等一行6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7月1日上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自然與藝術學院“四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錢煦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題為“談美國一流大學學科建設—以生物醫學工程為例”的竺可楨杰出學者公眾講座。
2015年7月1-9日,醫學院華家池校區臨床技能中心考點成功舉行2015年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同時,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組織專家組對本考點申報國家級“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臨床類)”進行了實地評估。
2015年7月17日,2015年浙江大學醫院工作會議召開。
2015年7月26日,第五屆全國八年制醫學生論壇順利召開。
2015年8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后專家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舉行。
2015年9月14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朱慧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兼)。
2015年9月21日,日本山梨大學島田眞路校長一行五人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5年9月22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浙江大學決定,成立醫院管理辦公室(正處級),朱慧任醫院管理辦公室主任。
2015年9月22日,歐陽宏偉任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籌)院長(兼);魯林榮任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籌)副院長。
2015年9月22日,內蒙古民族大學以陳永勝校長為首的代表團一行14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9月,呂衛國教授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5年10月15日,附屬一院入選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22日上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科院副院長Robert Ford教授一行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2日—23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WU中國健康促進中心執行主任Anke Nolting教授、基辛格博士眼科醫生Stanley Chang教授等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2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醫學院負責中國事務副院長Doris Young教授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德國巴伐利亞州教育部州務秘書Bernd Sibler, 科研和國際事務主任Michael Mihatsch以及雷根斯堡大學校長Udo Jakob Hebel等一行五人代表團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6日,香港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市場部總監龔中心女士、執行董事兼行政部總監龔因心女士;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主任Bruce Ransom教授以及國際發展部主任Jody Y. Li博士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5年10月23-24日,醫學院在浙江大學2015年田徑運動會上獲教工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2015年,附屬第二醫院腦胡穎紅主任榮獲“全國醫德標兵”榮譽稱號。
2015年10月31日,在2015協和住院醫師國際論壇暨第五屆西湖論壇上,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創始成員單位。
2015年10月24日,楊巍副教授的“NMDA受體膜運輸調控及磷酸化調節機制”論文榮獲中國生理學會張錫鈞基金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2015年11月9日,王偉林任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院副院長(兼)。
2015年11月9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顧國煜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委員會書記;呂衛國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委員會書記。
2015年11月13日,第12屆亞洲線粒體生物醫學及研究學會國際會議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11月20日,陳鵬飛等同學的《關節軟骨組織工程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015年11月23日,浙江大學與多倫多大學“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聯合研究所”成立。
2015年11月25日,劉偉教授研究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研究論文“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GAPDH Triggers Sirt1 Activation and Is Necessary for Autophagy upon Glucose Starvation”。
2015年11月25—12月2日,醫學院副院長李曉明、副書記陳國忠等一行訪問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西澳大學、麥考瑞大學和悉尼大學,與這四所學校就學生交流、聯合辦學和科研合作等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
12月2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Hickson教授團隊與附屬二院沈華浩教授團隊首次發現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期存在DNA復制行為,其研究論文“Replication stress activates DNA repair synthesis in mitosis”(doi:10.1038/nature16139)Nature雜志在線發表。
2015年12月5日,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會2015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12月,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材料學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1.805)發表題為Self-Assembling Prodrugs by Precise Programming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that Contribute Distinct St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論文,徐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杭祥副研究員。
2015年12月15日下午,金德水同志參加了醫學院科研辦公室和公共技術支撐體系聯合支部“三嚴三實”專題組織生活會。
2015年12月15日下午,杏林學長沙龍第一講成功舉辦,第一講主講嘉賓——77級校友、新加坡國立大學牙學院副院長曹彤作了《在口腔醫學學生就業和創新之間的思考》為主題的報告。
2015年12月16日下午,醫學院舉行第四屆教職工、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2015年12月,《Autophgay》雜志(IF=11.753)在線發表了沈華浩課題組研究論文:“Autophagy Is Essential for Ultrafine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production in Airway Epithelium”。該論文陳志華副研究員、吳銀芳碩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沈華浩教授、李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12月18日下午,醫學院舉行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報告會,邀請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成員、研究室副主任張國強同志為學院黨委中心組成員、全體管理干部、各支部書記、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2015年12月23-25日,醫學院獲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類別)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授牌。
2015年12月24日,2015年度浙江大學醫德醫風獎評選揭曉,附屬兒童醫院石卓、附屬第一醫院周建英、附屬第二醫院胡穎紅、附屬婦產科醫院黃夏娣、附屬邵逸夫醫院傅國勝獲“浙江大學好醫生獎”;附屬第四醫院沈秀蘭、附屬邵逸夫醫院邵紅玉、附屬第二醫院項海燕、附屬婦產科醫院徐鑫芬、附屬第一醫院高春華獲“浙江大學好護士獎”。
2015年12月28日上午,“公共健康協同創新中心”在嘉善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簽約揭牌。
2015年12月29 -30日,由公共技術生化平臺宋興輝副主任領銜的“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管理”項目榮獲2014-2015年浙江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成果一等獎。
2016年1月8日,黃河教授主持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月8日上午,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共同領銜的“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新團隊”項目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創新團隊獎。這是浙江省醫學領域所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
2016年1月,由附屬第二醫院張建民教授領銜的神經內外科腦血管團隊研究課題《腦卒中的病理機制及診治策略研究》榮獲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16年1月,2015年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第二醫院薛靜榮獲特等獎,基礎醫學系邱爽、附屬婦產科醫院張丹榮獲三等獎,醫學院榮獲組織獎。
2016年1月9日-18日,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攜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醫學院副院長李曉明、公共衛生系副主任夏大靜等訪問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渥太華大學、麥吉爾大學、阿爾伯塔大學和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代表團分別與五所院校就學生交流、教師培訓、聯合辦學等達成了合作意向。
2016年1月30日,李蘭娟院士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治研究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6年2月27日,在浙江省衛計委主任楊敬和維多利亞政府衛生部長Jill Hennessy的見證下,醫學院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學教育、研究和臨床醫療領域開展合作。
2016年3月9日,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副院長方向明一行訪問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
2016年,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虞朝輝教授和厲有名教授領銜完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和診治的研究》項目榮獲2015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年3月,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傅國勝教授的“優化內皮祖細胞移植術治療冠心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醫藥學部副主任陳忠教授的“缺血性腦損傷的藥物治療新靶點及意義”、遺傳所管敏鑫教授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在母系遺傳性高血壓和聾病中的致病作用機制研究”項目分別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年3月8日,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在公共衛生學院朱善寬教授等陪同下專程參觀訪問了斯坦福預防研究中心(SPRC,Stanfor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該中心與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CDRI,Chronic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于2015年合作共建“WELL-China”項目,朱善寬教授為項目的中方負責人(PI)。
2016年3月17日,浙江大學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魯家賢、高文英專項基金啟動“浙江大學基層醫院兒科醫學臨床技能培訓”公益項目。附屬兒童醫院作為公益項目的申請方,將為浙江省及黃山市90家縣級及市轄區的基層骨干醫護進行免費培訓。
2016年3月25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段治文教授為學院黨委中心組及全體黨員做了題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的專題輔導報告,這也標志著學院“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系列學習活動的正式啟動。
2016年3月30日,陳周聞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丁國慶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委員會副書記兼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書記。
2016年3月30日,陳作兵、鄭敏任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志康任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張松英任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程曉東任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
2016年4月13日,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細胞神經科學系Harry W.M. Steinbusch教授、荷蘭林堡省副省長Twan Beurskens等一行五人訪問了醫學院,醫學院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正式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2016年4月15日,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Bengt I. Samuelsson教授作客 “浙江大學學術大師大講堂暨醫學院杏林論壇系列學術報告”,作了題為《Prostaglandins and Leukotrienes in Health and Disease(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報告。
2016年3月30日至4月2日,羅建紅副校長率領我校醫學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同出訪的有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孫毅、附屬口腔醫院院長王慧明、附屬第一院副院長沈曄、附屬第二院黨委副書記項美香等相關領導。代表團出席哥倫比亞大學“Wu中心”的成立儀式,旨在支持和推動哥大和中國,尤其是和浙江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合作。
2016年4月18日,醫學院公共技術平臺獲浙江大學2015年度“青年文明號”稱號。
2016年4月19日下午,嚴建華副校長率學校科研院和研究生院各職能單位領導一行到醫藥學部進行調研和指導工作,就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實驗基地、研究生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對醫藥學部科研與學科發展與建設做了重要指導。
2016年4月20日下午,醫學院舉行2016年科學年會。
2016年4月26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副教務長、醫學院院長Trevor Young教授一行五人代表團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6年4月28日,為貫徹學校關于加強醫工信領域學科交叉合作的有關部署,醫學院舉行醫工信合作交流研討會。
2016年5月3日下午,醫學院首屆畢業生、四校合并后首任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張的個人傳記——《究腦窮源探細胞陳宜張傳》在滬首發。、
2016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與紹興市人民政府舉行醫學合作續約儀式。
2016年5月13日,2016年度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作醫院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頒發了合作醫院27個優秀學科獎。
2016年5月17日,德國夏洛蒂醫學院院長Axel Radlach Pries教授,國際部 Zhonghua Helmke 女士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8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分管中國項目副院長Doris Young教授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9日,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交流辦主任Stefan Lauterbach等一行5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9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Swetland基金會負責人Ruth Swetland Eppig女士,Marianne Elizabeth Eppig女士和全科醫學教授Li Li一行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6年5月20日,浙江大學附屬二院國際網絡醫學中心暨廣濟網絡醫院(一期)項目啟動。
2016年5月20日,管敏鑫、楊小杭、李曉明、吳志英四位教授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聘為正教授。
2016年5月26日,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順利通過驗收。
2016年5月28日,醫學院舉行田徑運動會。
2016年26日下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衛生部副部長Carl Amrhein等一行4人訪問醫學院,參觀了附屬第四醫院,雙方交流了醫院建設的經驗。
2016年5月29日,醫學院舉行“先鋒學子”全員培訓計劃啟動儀式暨“遵黨紀、守黨規,做合格共產黨員”專題講座。
2016年5月30日,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臺江分院正式揭牌。
2016年6月,醫學院田梅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院雙聘教授胡海嵐獲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6年6月3日,醫學院黨委開展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兩學一做”井岡山干部培訓活動。
2016年6月13日,醫學院教職工交流吧啟動試運營。
2016年6月24日下午,醫學院舉行建黨95周年“兩學一做”專題報告暨先進表彰大會。
2016年6月下旬,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一行5人訪問了日本山梨大學、理化學研究所和科學振興機構。
2016年7月4日上午,由浙江大學醫學院承辦,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師資培訓暑期專題進修班舉行開班儀式,培訓時間為28天。
2016年6月17日-20日,在2016年學術會議暨首屆MBBS項目青年教師英文講課大賽中,醫學院趙璐老師以臨床組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特等獎。
2016年7月8日-9日,2016年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學術研討會。
2016年8月1日上午,醫學院2016年暑期教育教學務虛會議順利召開。
2016年8月13日,浙江省政府授予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劉偉教授、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學黃建教授2016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6年8月29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派遣至美國國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NCATS)學習的重癥醫學科醫生徐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一篇影響因子高達30.357的論著,題為“identific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 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抗寨卡病毒感染及治療其引起的神經細胞壞死的小分子藥物的研究)。
2016年9月14日,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院長Dermot Kelleher,分管科研副院長Robert McMaster和婦產科教授Peter Leung訪問醫學院。
2016年9月28日,醫學院黨委書記黃河主持召開黨委中心組“兩學一做”學習會,專題學習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院全體黨委中心組成員及教工支部書記參加了學習會。
2016年10月19日,醫學院舉行安全知識培訓暨G20安全工作先進表彰會。
2016年10月20日,浙江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戰略合作啟動儀式舉行。
2016年10月21日,沈穎教授的“運動和精神疾病的小腦調控機制”項目和徐驍教授的“肝移植原病復發的分子機制及防治研究”項目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6年10月22日下午,醫學院杏林學長沙龍第三講暨86級校友學弟學妹見面會舉行,魯青、林平、洪傳坤、徐靖宏和丁立祥五位學長自主分享和答疑,旨在搭建優秀學長與在校學生的交流平臺,發揮學長的傳幫帶作用,傳承育人文化,弘揚浙醫精神。
2016年10月24日下午,69名浙江大學醫學院在金華校友齊聚金華市中心醫院,共同舉辦金華校友分會換屆大會。
2016年10月26日,醫學院召開黨委中心組“兩學一做”學習會,公共衛生系黨總支書記吳弘萍作了題為《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解讀報告。
2016年11月9日,醫學院黨委中心組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務長Margaret Sheil和墨爾本大學負責國際事務協理校長Simon Evans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6年11月7日到9日,醫學院代表團訪問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黃廷芳國立醫院。代表團成員包括許正平副院長、黨委副書記陳周聞和院長助理張宏等。
2016年11月17日,90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宜張回醫學院,為母校師生作了浙江大學“學術大師大講堂”暨醫學院杏林學長沙龍、名師名醫大講堂報告——《神經元的細胞周圍調制和腦功能》。
2016年11月10日,周煜東教授研究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論文(DOI: 10.1083/jcb.201605046)。該論文報道了在神經系統發育特定階段星形膠質細胞中TLR4-MyD88-ERK通路的激活對興奮性突觸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
2016年11月28日,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總裁、浙江盈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英女士向浙江大學捐贈人民幣肆仟萬元,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陳小英醫學教育教學獎勵基金”。
2016年,醫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再次獲批準項目數和批準經費數全校第一,獲批項目247項,批準直接總經費1.18587億元。
2016年11月28日,比利時弗蘭德省魯汶大學醫學院再生工程學Thorrez Lieven教授和細胞分子學Callewaer Geert教授訪問了醫學院。
2016年12月5日,醫學院舉行2016年教育大會暨醫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受聘儀式。
2016年12月6日下午,紹興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會議在紹興舉行。
2016年12月28日,2016年度浙江大學醫德醫風獎評選揭曉,附屬第二醫院嚴敏、附屬邵逸夫醫院吳加國、附屬婦產科醫院何榮環、附屬兒童醫院陳志敏、附屬第一醫院金潔獲“浙江大學好醫生獎”;附屬第二醫院金靜芬、附屬第一醫院趙雪紅、附屬邵逸夫醫院胡宏鴦、附屬婦產科醫院徐凌燕、附屬第四醫院盛潔華獲“浙江大學好護士獎”。
2016年12月31日,戴慧芬任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醫學院位于歷史悠久、文化薈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國人最早自辦的西式醫學院校)和1945年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合并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升格為浙江醫科大學,1999年,在浙江大學并校發展次年,重組成立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融合百年學府氣韻,匯集鴻儒大師所成。學院秉承“仁心仁術、求是求新”的院訓,以“仁愛、求是、創新、卓越”為核心價值觀,在百年歲月長河中書寫了波瀾壯闊的育人傳奇,為社會培育了大量優秀醫學人才,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優勢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成績卓著的一流醫學院校。
延攬優秀師資,匯聚科學英才。學院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現有教授及正高職人員1031人,博士生導師497人,碩士生導師1097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含兼職)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兼職)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含特聘、講座、青年項目)1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
不斷銳意創新,培育醫學人才。學院以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為使命,形成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全員育人培養模式、全過程教育生態圈和全方位教學互動機制,打造課程、科研、實踐、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臺。現設有基礎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第四臨床醫學院、婦產科學院、兒科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系11個院系,擁有7家直屬附屬醫院、8家非直屬附屬醫院,另有轉化醫學研究院和浙江大學醫學中心。現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學、公共管理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后流動站。獲國家首批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項目和首個臨床醫學博士后培養項目,建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擁有一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首批規劃課程,以及國家規劃教材主編、副主編。現有在讀醫學生近7000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學生600余人。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國家科技發展。學院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高端謀劃、深度融合、優化合作、精準幫扶,逐步實現高層次、高品位、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大格局。注重學科與科研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重大成果產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設。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5個。擁有一批國家級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3個。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獲科研經費總額等主要科研指標穩居國內醫學院校前列,近二十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發明獎20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
聚焦全球開放發展,網羅國際辦學資源。學院響應國家宏觀戰略,圍繞學校總體規劃,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醫學院校及研究機構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國際交流格局。組織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廣、澳洲、北美等校友機構,鏈接全球校友,構筑發展共同體。
百年勵治苦餾香,盛世砥礪更吐芳。學院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精進育人、弦歌不輟,不斷探索醫學創新發展道路,為建成世界一流醫學院奏出時代最強音。
 
浙江大學醫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浙江杭州余杭塘路866號   
電話:0571-88208020   
傳真:0571-88208022
郵箱:zhouzeyong@zju.edu.cn
 
浙江大學醫學院發展歷程: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和1945年8月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兩所學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4月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在近一個世紀的光陰荏苒中,幾易校名,幾易校址,多次沉浮,歷經滄桑,發展至今。
以下按照年代順序: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到浙江省立醫學院;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部共六個部分進行敘述:
一、浙江省立醫學院
(一)浙江醫學專門學校的創建到浙江省立醫學院
  1912年 韓清泉等于6月1日創建成立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是年夏季即開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我國自辦最早的醫學專門學校之一。韓清泉為首任校長。
  韓清泉,浙江慈溪人,從日本學醫歸國后,任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校醫。韓清泉等決心興辦中國自己的學校,培育祖國的醫、藥人才。
  l913年 學校又增設藥科,為我國最早創辦的藥學專業。校名也因之改為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
  1914年 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為臨床實習教室和細菌、醫化、化學實驗教室,并作為分校和臨床實習醫院。
  l920年 浙江省政府撥款7萬元,購刀茅巷地30余畝,建樓房3座,平房20余間,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 因參加“五卅”運動,杭州廣濟醫學專門學校2個班的學生憤而脫離學校。
  1927年8月 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
  1928年9月 教育部長蔣夢齡以學校設備太差,無發展前途為由,令學校停止招生,逐年結束。
  1931年5月 由于醫專校友、社會人士及在校師生的反對,教育部撤銷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繼續招生。
  1931年8月 依照教育部修正專科學校組織法,更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
  1932年9月 利用辦校基金6萬余元,籌建附屬醫院。次年8月,建成門診部及附屬醫院新房二幢,設置病床104張。
  l936年 又征購校西、校北民房,將原校址從35畝擴充至83畝余,添建學生宿舍、膳廳、教室、研究室及運動場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10月,學校為避免戰爭空襲,部分學生移至玉泉及靈隱上課,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決定各醫院、學校于五日之內向浙西撤退,醫專決定遷往淳安,12月再遷至縉云。
  1938年春,遷往臨海。
  1939年8月 臨海校舍遭敵機轟炸,物資受到部分損失,學校改遷至天臺。是時,適值英士大學成立,奉令醫專停止招生,改組為英士大學醫學院。學校再次停辦。
  1941年春,天臺告急,學校遷至縉云壺鎮,次年 學校再遷回臨海。
  1943年 由于重慶等地的校友及校內師生的反對,浙江省教育廳被迫同意醫專恢復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夏,浙江醫專開始遷回杭州。
  1946年1月 第一批學生回杭州。因杭州淪陷期間,原刀茅巷校園各建筑設施均被拆毀,校舍蕩然無存,只能再暫借玉泉、靈隱部分廟宇作為臨時校舍,開始復課。獲校友王肇康幫助,用聯勤總部第二十二后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湖濱校區西南部分)。
  1947年春 浙江省教育廳撥款,購置孩兒巷民房二座,修繕后作為附屬醫院,設病床100張,同時,開設門診。
  1947年夏,升格為浙江省立醫學院,開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杭州市軍管會任命晏莊為軍事代表,以學生7人,教師7人,組成了臨時院務委員會。10月,改為正式院務委員會,委員17人,主任委員黃鳴駒,代行院長職務負責領導學校工作。
  1951年10月 政務院任命省衛生廳廳長洪式閭兼任院長。
  1951年 學院接辦廣濟醫院。10月孩兒巷附屬醫院改為婦幼保健院。為了便利專科實習,把廣濟醫院作為外科教學醫院,省立杭州醫院作為內科教學醫院,浙江省立醫學院接管時全院有教職工169人。其中有專職教師46人(教授有王維松、高品璋、儲鎬,石華玉、朱焱、厲矞華、黃鳴駒、于達望、汪良寄、顧學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云身、周鳴錚、吳燮燦、徐佩璜等13人,講師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師11人,教輔2人,職員(包括醫務人員)85人。在校學生總數為449人,其中醫本科l77人,藥科71人,醫專科201人。全院圖書館藏書僅1265冊,其中中文圖書343冊,外文圖書922冊。校舍建筑面積3180平方米。
(二)建校初期的教學概況:
  1912年建校初期,全國尚無統一醫學教育體制,課程設置主要仿效日本的醫科大學。 醫科的主要課程有國文、德文、解剖、生理、組織、胚胎、細菌、醫化、藥物、病理、法醫、外科內科、婦科、產科、兒科、眼科、耳鼻科、皮膚花柳病、衛生學等。藥科的主要課程有國文、德文、化學、物理、細菌、礦石、藥用植物、機械制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拉丁文、衛生化學、制藥化學、調劑學、生藥學、藥局方等。講課內容亦全部取材于日本,教員皆為日本留學生或日本人。
  教材方面,建校初期無固定的教科書。至20世紀40年代前后始有教員編的課本。如盛在衍等編的內科全書,當時列為大學叢書,其它如內科學、局部解剖學、實驗外科總論、皮膚病學、定量分析化學、制藥化學、毒物分析化學、生藥學、衛生學等先后都有學校教師編成的課本,但沒有規定是學生必備的課本。至1947年后醫學院采用英美原版教本或印講義。
  外國語課,建校初期,德文為在校學生必修外國語。后來又增設英文、日文選修課。至抗日戰爭勝利后,始以學英文為主要外國語,同時,以德文為第二外國語,或選學日語。臨床實習時,主講教員所用的診斷和處方的主要術語,都采用拉丁文。初期,外科、婦產科等教員為日本人,上課或實習時,則用日語,重要處還用德文解釋。在校學生,大多都可閱讀原版書籍。至1947年 部分課程,如微積分、普通化學均用原版教材,并用英語進行教學。
  公共衛生課,除在校內授課外,還與杭州市政府合作,杭州下城區4千余戶(2萬余人口),作為衛生實驗區,供學生實習公共衛生,并由醫師帶領學生到郊區農村實習鄉村衛生。
  實驗課,由任課教員指定實驗內容,由助理員帶領實驗。建校初期實驗室裝備簡陋,至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才有醫科的醫化、解剖、細菌、病理等實驗室。相比之下藥科的設備較充足,在1919年以后,藥科即備有真空泵、偏光儀等當時國內較稀有的設備。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對醫學院校的教學有了新的規定。學院從1950年第一學期開始分系,滿四年課程之后,醫本科分為內科、外科、公共衛生三系、內科五年半,外科仍為六年畢業,公共衛生系改為五年畢業。藥本科三年級后,分為藥劑、藥物化學、生藥、分析檢定四系,仍為四年畢業。
  1951年7月,中央衛生部頒布醫學院本科各學系試行課程表。醫本科一、二、三年級,從該學期起,完全遵照部頒課程表計劃進行。
  新生入學資格,建校初,以舊制中學畢業者為投考資格,錄取后,醫科學習四年畢業,藥科學習三年畢業。自1926年開始,醫科添設預科,招收新生,以初中畢業者為報考資格,在校學習六年畢業(預科一年 本科五年),同時招收舊制中學畢業生或普通高中二年級生,在校學習五年畢業。1947年后,招收高中畢業生,醫本科學習六年 藥科學習四年畢業。學校創辦時,僅有教員11人。1937年 學校有教授、副教授、講師53人。抗日戰爭后的1948年 有教授、副教授、講師32人及兼任教員15人。
  學校每年招收新生一次,醫科每次招收40名左右,藥科每次招收20名左右。自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中,學校共培養了醫科、藥科畢業生1116名。
  為增長辦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自韓清泉任校長起,至1925年計有六次共7人赴日、德考察。在1936年王佶任校長時,又派5人分二次赴日考察和研究。
二、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
(一)創建與沿革
  1945年8月 抗日戰爭勝利。教育部決定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增設醫學院。
  1946年4月 教育部撥款2億元舊法幣(約合十萬美元)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開辦費。是年初,浙江大學總校從貴州復員杭州后,醫學院招進首批學生,共27名。醫學院院址在大學路浙江大學老校址內。
  當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邀請李宗恩組建浙江大學醫學院籌備小組。籌備工作開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并主持協和復校工作,因此,推薦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籌備工作。
  浙江大學醫學院在招生的同時,開始著手籌建附屬醫院。
  1947年3月 教育部正式批準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  在杭州銀洞橋田家園九號,建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現在的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名為浙大醫院,正式對外收治病人。門診部設內、外、婦產、小兒、眼、耳鼻喉、皮膚等七科。住院部分設頭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張。此外尚有藥房、放射、病案(門診及住院病案并存)、手術室、營養室、圖書館。圖書館中各科的國內外主要雜志基本訂齊。醫學院教師與醫院醫師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  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學醫學院與附屬醫院由軍管會文教組接管。
(二)教學概況
  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學制七年 包括醫預科二年 醫本科五年(前兩年為醫學基礎課;后三年為醫學臨床課),浙大其他六個學院(文、理、工、農、師院、法學院)的學制均為四年。
  從1949年第一學期起,學制改為六年 醫預科二年縮為一年。招生數由20余名增至80名。
  浙江大學醫學院采用學分制,學生至少修滿252分,始得畢業,每學生每學期所修課程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少于14學分,也不得超過27學分。而文、理、農三院學生則只需修滿132學分,工學院、師范學院兩院學生至少修滿142學分,法學院學生至少修滿166學分即可畢業。
  為把浙江大學醫學院辦成國內一流醫學院,學校把竺可楨校長倡導的求是精神和協和的嚴謹風范融為一體。學校在具體實施時,采取三大措施:
  1、學生的培養,實行因材施教,嚴格要求高質量,實行淘汰制,寧缺勿濫。第一屆新生入學時27人,到畢業時僅剩13人。
  2、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臨床基礎知識。浙江大學有高水平的文、理學院,是醫預科生學習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學生不僅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基礎,而且有扎實的人文科學的基礎知識。如生物系的實驗胚胎學、高級細胞遺傳學、實驗進化學、原生動物學,都是國內醫學院校最先設置的課程。
  3、聘請名教授任教和指導。醫預科二年 聘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教授擔任主任。著名生物學家的貝時璋教授講授比較解剖學、蔡堡教授講授實驗胚胎學。當時,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解剖、生理、胚胎學、生物化學、病理、微生物、寄生蟲學、藥理等學科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質量,在國內堪稱一流。
  臨床各學科也有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包括郁知非、張沅昌、夏鎮夷、伍正誼、項全申等,其中多數都是協和醫學院畢業的。當時,浙江大學醫學院在國內享有較高的學術聲望。
  浙江大學醫學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止,共招學生6屆。
三、院系調整以及兩校合并的浙江醫學院
  1952年2月 全國高等院校進行第一次院系調整,浙江省立醫學院與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合并,定名為浙江醫學院。
  兩校合并后,有教職員工33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l 7人,學校成立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黃嗚駒,委員14人。
  1952年3月 任命洪式閭兼任浙江醫學院院長,周林為副院長。
  同年暑假期間續招三年制內科專修科和外科專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藥學系專修科新生40名。
  兩校合并后對附屬醫院也進行了調整。以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為附屬第一醫院,作為內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16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5人(包括醫師30人,護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張,其中內科88張,眼科24張,耳鼻喉科22張。以廣濟醫院作為附屬第二醫院,為外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20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3人(包括醫師38人,護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張,其中外科191張,婦科7張、皮花科5張、牙科5張。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婦幼保健院,于1953年8月分兒科和婦科。
  1952年起 學校開展向蘇聯學習的活動,在學生中也普遍開設俄文,停開英文課。
  1954年2月 浙江省婦幼保健院分別成立浙江兒童保健院和浙江婦女保健院。
  1954年8月 召開教學會議,取消了原內科、外科、眼科三系,合并成醫療系,取消了原生藥、藥劑、化學,分析鑒定四系,合并成藥學系,原公共衛生學系,改為衛生系。
  1955年1月 成立校刊編審委員會, 2月《浙醫》院刊正式出版。
  1955年8月 進行了全國性的第二次院系調整。根據中央衛生部的指示,將浙江醫學院衛生系三年級學生并入四川醫學院;將藥學系本科四年級學生并入上海第一醫學院;二年級學生并入北京醫學院。共調出學生278名,其中衛生系161名,藥學系117名。調出教師45名:有藥學系教師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調往沈陽藥學院、南京藥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有衛生系教師16人,包括教授3人調往四川醫學院。院系調整后,浙江醫學院成為國內醫療專業最大的單科醫學院校之一。當時,在校學生有2633人,教職人員435人。
  1956年5月 國務院任命王仲僑教授為浙江醫學院院長
  1956年9月6日  中共浙醫第一屆黨代表大會召開。改選了黨委會,周林為黨委書記,楊泮星為副書記。
  1958年初,學校支援溫州醫學院的創辦,各教研組共抽調了55名教學人員,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調往新成立的溫州醫學院,并贈送外文版圖書1267冊,30多架顯微鏡等儀器設備。
  1958年12月20日  召開了中共浙醫第二屆代表大會。選舉霍亞夫為黨委書記,林堯、彭祖德為黨委副書記。
  1958年 創辦了《浙江醫學院學報》為季刊,1959年改辦雙月刊。
  1960年 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后更名為傳染病研究所。
  1960年 學校恢復開辦藥學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 召開了學校第三屆黨代會。大會選出9名新的黨委成員,霍亞夫為書記。
四、浙江醫科大學
  1960年4月 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學院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把浙江中醫學院、浙江中醫院、浙江中醫研究所、浙江醫學科學院、浙江醫療儀器廠等單位均合并在浙江醫科大學的管轄范圍,實行統一領導。
  浙江醫科大學成立,使學校的規模和專業設置有了很大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多學科的醫科大學,設有醫療系、藥學系、衛生系、中醫學院等4個院系和工業衛生、外文、生物、化學、物理、口腔、兒科等7個專業。在校學生的規模發展到3700人。附屬醫院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浙江省兒童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兒童保健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婦女保健院。
  1960年暑假,招收11個學科專業的新生600多人。9月,學校開辦了夜大學,招收醫療系專修科學生177名,學制為4年 達到專修科畢業水平。
  1961年 國家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原有專業進行調整。將原來醫療、衛生、藥學、中醫、工業衛生、口腔、兒科、生物、化學、物理、俄語與專修班等11個專業調整為醫學、藥學、中醫三個專業。
  1962年暑期起,藥學系又停止招生。以后只辦醫學、中醫二個專業。學校規模由3700人調整為1800人。
  1963年9月1日  省委決定將浙江醫學科學院改為浙江衛生實驗院,并與浙江醫科大學分開,歸省衛生廳領導。同時決定將浙江醫科大學下屬的中醫學院、中醫院、中醫研究所從浙江醫科大學劃出去,合并成立浙江中醫學院,由省衛生廳領導。
  1964年3月 召開學校第四屆黨代會,再次選舉霍亞夫為書記。同時,浙江省委決定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李蘭炎兼任學校校長。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波及學校。學校全面停課。
  1968年11月 成立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缺額,副主任趙潘水、趙克吉。
  l969年4月 成立中共浙醫大黨的核心小組。趙潘水任副組長。1969年11月,在新昌縣舉辦新醫班,打算為以后創辦新醫大搞試點,共招收42名赤腳醫生,學制一年。
  1970年4月和7月 增補霍亞夫、魯川為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0年7月 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浙江中醫學院與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并。仍定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招生。
  1970年11月 開始恢復招生。招收學生7l2名,其中有解放軍學員近200名,學制一年。
  197l年1月 張慶三被任命為浙醫大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1年起,在余姚、慈溪、東陽、義烏、諸暨、新昌、海寧、海鹽等縣人民醫院建立八個教學基地,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投資25萬余元。
  1973年 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科大學與浙江中醫學院又分開。
  1973年秋,招收三年制學生466名。這是文化大革命中首批通過考試和推薦相結合錄取的新生。到l976年至,招收四屆學生,共2448名。
  1973年 學校決定恢復藥學系,同年秋,由基層單位推薦和保送招收三年制新生。
  1975年10月 韓光任校革委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從1966年---1969年四年間沒有招生,從1966年---1977年11年間未招本科學生,少培養數千名醫藥衛生人才。
  但在十年中,四所附屬醫院從未停診。在此期間,附屬醫院曾組織過1千多人參加的三次大型農村衛生工作隊,在十多個縣的廣大農村進行巡回醫療。培訓當地赤腳醫生3千余名,衛生員5千余名。
  從1968--1976年 先后有31人隨8批醫療隊去非洲馬里等國工作。
  1976年后,建立口腔系招收三年制工農兵新生。
  1977年7月12日  省委任命劉亦夫為浙江醫科大學黨的核心小組組長、校革委會主任。
  1977年11月 經省委批準,將黨的核心小組改為黨委會,任命余從善為黨委書記,王德友為副書記。
  1977年底至1978年初,全國恢復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制度。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考試,招收本科生即醫學系,口腔系五年藥學系四年。
  1978年4月 浙江省委任命王季午、李茂之和李素為副校長。7月省委任命吳之嵐為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1978年7月29日 浙江省委任命王耀亭兼浙江醫科大學校長。1979年2月5日,浙江省委任命宋思純為校顧問。
  1978年 先后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校教學委員會、校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校專業干部業務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校研究生學位評定委員會等。還恢復了教師、業務技術人員的考核和職稱晉升制度。
  1978年 全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工作,我校為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單位。
  1978年 恢復了夜大招生。形成了在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的完整三個階段體系。
  1979年3月10日  省政府任命王季午為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1980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1年我校被批準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1年8月l4日省委任命戴迪、金干為副校長。
  1982年11月23日  省委又任命戴迪、劉秀華為副書記。
  從1978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學校處于文革后的恢復重建時期,各系修訂教學大綱,編寫教學實驗和實習指導書,開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醫師上教學、醫療工作的第一線。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教學、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在衛生部組織的全國部分醫學院校醫學系畢業生的統考中,l982年與1983年均獲第二名,1984年獲第一名。
  1983年 開始為石油部代培臨床醫學系五年制學生。學生來源為全國各大油田所在地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經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是年秋,首批石油部新生60名入學。
  1984年1月 浙江省省委任命金干為校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為副書記;任命鄭樹為校長,金干、丁德云、姚竹秀、沈成芳為副校長,王季午教授為名譽校長。接著,對系、部,處室和附屬醫院的黨政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
   1984年 創建臨床醫學工程系,學制三年。秋,30名新生入學。1986年 學制改為五年,招生數同前。
  1986年 恢復公共衛生系,學制五年。是年秋,30名新生入學。
  1986年 調整和新建12個研究所,即:基礎醫學研究所、傳染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心腦血管病研究所、環境與健康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計劃生育研究所、臨床藥理研究所、藥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醫學教育研究所。
  1985年8月 醫學營養系招生,學制5年。
  1986年10月 召開了學校第五屆黨代會。出席代表260名。選舉金干為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陳昭典為黨委副書記。
  1987年10月 19層三號教學大樓正式開工。1991年8月,高72米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耗資2300萬元的19層三號教學大樓竣工投入使用。
  1987年12月8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學校決定以我校12個研究所為實體,建立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分院。鄭樹任分院院長,丁德云任分院副院長。
  1987年冬,籌建護理系,在護校畢業并具有三年以上臨床實踐的優秀護士中招生,學制三年。次年秋,30名新生入學。
  1988年 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15所醫學院校中試辦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我校也在其中之列。1988年秋,首屆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22名新生入學。七年制學生,頭二年委托浙江大學培養,使其受到足夠的理科基礎、現代實驗技術和外語等的訓練,第三年回校本部繼續醫學課程和臨床學科的學習。
  1989年 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爵土捐資7000萬港元,后又捐贈400萬美元購置醫療設備,在杭州籌建綜合醫院作為學校附屬醫院。命名為邵逸夫醫院。1994年5月,竣工開診。該醫院建成后,最初五年由美國羅馬琳達(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協助管理,1999年移交中方管理。
  1991年3月 成立浙江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
  1991年3月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呂世亭為黨委書記,副校長。
  1992年1月 在原校中心實驗室改建的基礎上,建立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面向全省開放,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1992年6月 學校第六屆黨代會選舉并經中共浙江省委批準任命呂世亭為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水泉祥為副書記;任命鄭樹為校長,呂世亭,丁德云、陳昭典、章鎖江、高法根為副校長。
  1993年5月 經浙江省教委批準,成立浙江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設有成人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等。
  1993年10月 成立第一臨床醫學院(醫學一系、護理系、兒科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醫學二系、營養系、婦產科系)和基礎醫學院。
  1994年 開始招收臨床醫學系兒科專業
  1994年12月 成立婦產科學、兒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1994年10月 決定成立浙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下設預防醫學系、婦幼衛生系、衛生管理系、衛生檢測中心。
  1996年 教育部批準浙江醫科大學成立“國家理科人才基地”。
  1996年8月 正式成立兒科系。
  1996年10月23日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黃書孟為浙江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李蘭娟、李魯、為副書記。
  1996年10月29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陳昭典為浙江醫科大學校長。黃書孟、水泉祥、章鎖江、來茂德、余海為副校長,后又增補王珉元為副校長。
  1996年1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成為“基礎醫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于1998年開始招生基礎醫學專業的第一屆學生。
  1997年 開始籌建基礎醫學專業。
  1997年5月 通過省政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確定傳染病學、腫瘤學、醫學分子生物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生物醫學工程、外科學、藥理學為七個重點學科。省人民政府決定,從1997年起五年內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學校自籌6000萬元,共計1.2億元),用于浙江醫科大學的重點學科項目建設。
  1997年12月 撤消原藥學系建制,成立浙江醫科大學藥學院。下設藥學系、藥劑系、成教部。
  1998年2月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 組建基礎醫學醫學專業并開始招生。
  1998年 國家教委批準病毒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五、浙江大學醫學院
  1998年9月15日 根據國務院指示,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成立新浙江大學。
  1998年11月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間皮細胞的分型及其超微結構研究”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1999年1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散發性戊型肝炎的病原學和血清學研究”獲浙江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9年1月 吳育連教授主持的“非同位素原位雜交和免疫組化研究人類胰腺癌的KI-67基”項目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1999年2月 國家人事部批準,在浙江大學設立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999年7月 組建成立醫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陳宜張教授為醫學院院長;任命李魯為常務副院長;余海、鄭樹森、方理本、方平楚、姚耿東、張蘇展為副院長。同時任命李魯兼醫學院黨委書記、徐亮、趙金秀為副書記。
  1999年8月18日 附屬口腔醫院暨浙江省口腔醫院成立。
  1999年9月 對醫學專業進行調整,原7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護理學、醫學影像學)減為4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
  1999年9月 增加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
  1999年9月 啟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的培養。
  1999年9月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在附屬第一醫院組建成立。
  1999年10月 余應年教授獲得九九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9年12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戊型肝炎的病原消長規律和血清抗體應答”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魏爾清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0年張蘇展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0年2月23日,陳宜張院士捐資成立“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每年捐資一萬元獎勵2位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本科生。
  2000年5月 鄭樹森教授主持的“肝腎聯合移植的臨床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5月 黃麗麗等主持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后異常子宮出血機理研究”項目獲浙江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0年6月26日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淋巴孔的發現及中藥治療肝硬化腹水實驗中的應用” 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2000年9月 臨床醫學專業停招五年制,普及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碩士),共招收學生365名。
  2000年10月 成為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SMM)及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首批授權試點單位(MPA)。
  2000年12月20日 李繼承教授主持的“人體腹膜淋巴孔的發現及其藥物調控和中醫治療腹水機理研究”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1年1月傳染病學科被評選為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2001年3月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在附屬第一醫院成立。
  2001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免疫耐受及其在抗移植排斥中的應用”。
  2001年9月 彭淑牖教授“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9月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變化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11月 學校對醫學院黨政領導班子作了調整:姒健敏任常務副院長,李魯(兼)、黃荷鳳、陳智、鄭樹森(兼)、張蘇展(兼)、何超(兼)任副院長。
  2001年11月26日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變化的研究”獲浙江省科技獎一等獎。
2001年12月19日 彭淑牖教授“刮吸手術解剖法的建立與多功能手術解剖器的研制”項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1年12月 鄭樹森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12月,成為全國首批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試點單位之一。
2001年胡訊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2001年,姜槐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2年1月 增補羅建紅為醫學院副院長。6月18日學校黨委決定:陳智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書記。
  2002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型趨化因子MIP-2?及受體CCR-II 1的功能及其機理研究”。
  2002年7月 王建莉、鄭樹森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002年7月 羅建紅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973項目“活細胞單分子實時視見研究”課題。
  2002年8月 經衛生部批準,病毒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更名為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2002年9月 姜槐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電磁場對細胞的作用位點和作用機制以及對其干預和應用”。
  2002年9月 口腔醫學專業停招五年制,改招口腔醫學專業七年制(醫學碩士)。
  2002年9月 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血液病)、腫瘤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口腔臨床醫學等被批準為浙江省第四批重點學科;眼科學、免疫學被批準為浙江省第四批重點扶植學科。
  2002年10月16日 彭淑牖教授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2002年12月 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對我院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成績良好。
  2002年12月 鄭樹教授主持的“人群大腸癌癌前病變阻斷及篩查方法優化的綜合研究”項目獲教育部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提名。
  2002年12月 袁瑛教授主持的“HNPCC家系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事件研究及可疑HNPCC家系診斷標準”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12月黃河教授主持的“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余海教授、曹雪濤教授指導的2002屆博士畢業生王青青的博士學位論文《單抗導向的超抗原聯合細胞因子基因治療的抗腫瘤作用及其免疫機理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3年2月 開始試行基礎醫學整合教學改革。
  2003年2月 黃河教授主持的“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3月21日 醫學院舉行“浙江大學醫學中心”建設論證會。
   2003年5月30日 李蘭娟教授主持的“革蘭陰性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5月 長江學者于曉方教授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l5- SCF Complex”論文。
  2003年7月 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了國家973項目“移植臟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學應用基礎研究”。
2003年9月在臨床醫學七年制99級學生中開始試行本博連讀計劃
  2003年9月 吳南屏教授等的“艾滋病毒重疊肝炎病毒感染綜合防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教育廳獎一等獎。
  2003年10月 經國家人事部批準,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3年12月 姚克教授主持的“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機制及其防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11月11日 學校決定陳宜張教授不再擔任醫學院院長職務,同時任命巴德年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2003年12月 經統計附屬第一醫院發表SCI論文58篇,躋身全國醫院20強,排名第5位。
2003年姜乾金教授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3年黃荷鳳教授獲“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004年停止護理本科招生,改為招收護理學研究生。
    2004年5月,香港實業家、麗新集團創辦人林百欣先生捐資設立“林百欣腦神經功能實驗室”,被聘為浙江大學榮譽教授。
  2004年6月 浙江大學醫學類雙博士學位(ZDM)教育項目啟動,首批招生8名。
2004年10月 醫學院成功地組織申報了“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創新平臺。
  2004年11月 曹雪濤教授以署名浙江大學并列第一名義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論文。
  2004年12月23日彭淑牖教授主持的“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12月 黃荷鳳教授主持的“輔助生育技術基礎和臨床系列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12月 張琪鳳教授主持的“螢石礦工塵肺預防控制與消除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試行基礎醫學整合教學改革工作。
2004年吳息鳳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05年陳季強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5年5月1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戰院區正式開診。
  2005年7月8日 學校任命羅建紅為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為醫學院黨委書記。
  2005年8月4日 紫金港校區醫藥組團項目主體建筑開工,11月22日起陸續結頂,2006年6月30日通過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的竣工驗收。
  醫學組團是集教學、科研、辦公、資訊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群組,總面積為117940平方米分六個單體,包括醫學院的綜合樓、教學中心、研究中心、藥學院、專業圖書館、實驗動物中心。
  2005年9月 《生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5年9月 臨床醫學八年制首次招生。
  2005年9月 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腫瘤學、兒科學被批準為浙江省第五批重點學科。免疫學、口腔臨床醫學、婦產科學2005年批準為浙江省第五批重點學科。
  2005年10月 鄭樹教授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5年10月 鄭樹教授主持的“我國大腸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年11月在杭州之江度假村召開浙江大學醫學院教學工作會議·臨床教學專題,專題討論即將開始的臨床見習教學改革。
  2005年12月謝幸教授主持的“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局部免疫缺陷機制的研究”項目獲國家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獎一等獎。
  2005年12月 李蘭娟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2005年12月 蔡秀軍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05年12月 申報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5年12月 鄭樹森院士主持的“原位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應用與推廣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5年12月 鄭樹森院士主持的“供體過繼免疫治療在肝臟移植中應用研究”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一等獎。
  2005年12月 來茂德教授主持的“分子病理研究平臺的構建和結直腸癌相關生物標志物的篩選”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5年12月 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5年浙江大學醫學門類發表SCI收錄論文330篇,僅次于北京大學(398篇),列國內高校醫學類第二位。
  2005年12月9日 學校宣布醫學院換屆后行政副職人員:徐 亮 趙金秀為副書記。鄭樹森(兼)、張蘇展(兼)、黃荷鳳、何 超(兼)、許正平、黃 河為副院長。
2005年,鄭樹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6年1月 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獲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
    2006年2月1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成功施行了一起內鏡下的胃癌剝離術,在我省創下了一項新紀錄。通過檢索該手術方法國內尚未見報道,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6年2月臨床醫學七年制2002級開始試行臨床見習教學改革--“見習醫生制”(Clerkship)
2006年3 月赴香港大學醫學院學習臨床教學,并合作進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學發展補助金研究項目:虛擬真實醫學教育及學習資料庫建設”。
2006年3月,趙金秀副書記代表學院與中國人保壽險有限公司、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簽約設立“人保壽險醫學助學金(人保壽險-住友生命捐助)”,每年提供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助學金一百六十八萬(1,680,000)日元,用于資助醫學院成績優異的60名貧困學生,期限三年。
2006年5月22日,浙江大學聘請李摩西校友為浙江大學顧問教授,醫學院聘請李摩西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顧問。
2006年12月18日,校友陳宜張院士一次性捐贈30萬元,擴大了原“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的年獎勵額度和獎勵范圍;2009年1月12日,陳宜張院士再次捐贈20萬元,擴充“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2009年10月9日,陳宜張院士又一次捐贈50萬元充實“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
2006年3月27日,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西澳大學醫學院教授Barry Marshall 來訪,舉行公眾演講;并接受浙江大學醫學院聘任,授予名譽教授。
2006年7月26日,啟動了醫學院整體搬遷到紫金港新院區的工作,10月30日整體搬遷基本結束。
2006年7月實施醫學大類招生,醫學院學生招生分醫學試驗班和醫學試驗班類。
2006年8月,羅建紅常務副院長代表與美國希望城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重點在腫瘤診治與科研領域的合作。
  2006年9月首次招收來自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的成班建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43名,采用全英文授課。學制5年半。
  2006年9月《傳染病》、《醫學心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6年9月申報浙江省傳染病學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6年9月27日,羅建紅常務副院長代表與意大利比薩大學醫學院代表Luigi Murri簽訂兩院系間合作草案。
  2006年10月申報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6年11月2日,舉行醫學院新院區啟用儀式,并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醫學院院(校)長會議和首屆全省骨干醫院院長懇談會。
2006年11月1日,學院季刊《聚焦浙醫》創刊,旨在從學術角度宣傳醫學院從而提高學院骨干教師和醫生的知名度,每期寄送兩院相關領域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衛生部等國家部委領導、省廳局級處室以及學校、學院、醫院的領導、部分教授和校友。
  2006年12月1日,李蘭娟教授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用細胞源與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12月蔡秀軍教授主持的“腹腔鏡技術在肝膽脾外科的應用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醫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成為了亞洲軟骨修復學會和中國組織工程學會的委員單位。
2006年夏強教授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7年1月6日7:17時,湖濱校區三號教學樓被爆破拆毀。
2007年5月11-12日,在浙江賓館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舉辦“西湖論壇——醫療衛生的公平性與醫療保障體系” 研討會。
  2007年1月申報浙江省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7年3月23日,巴德年院長代表與美國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續簽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了雙方學術交流與協作的合作關系。
2007年5月21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院史陳列室揭牌并正式對外開放。
2007年5月,由醫學院廣大校友發起設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杏林學長獎助學基金”,用于幫助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在校生順利完成學業,為開放式基金,是年籌得基金款項112萬元。
2007年6月14日,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倪明江、副校長朱軍代表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副校長Kathryn A. Atchinson、J.Nicholas Entrikin簽訂合作交流框架性協議,并在此基礎上由醫學院羅建紅常務院長代表與UCLA David Geffen醫學院簽訂教師培訓和學生交流協定,計劃用一年時間選送20名基礎、臨床教師去UCLA進修學習。
2007年6月26日-30日,常務副院長羅建紅教授率團訪問德國基爾大學并簽訂了新的合作協議。當地報紙《Landeshauptstadt Kiel》對此做了專門報道。
  2007年9月來自毛里求斯等21個國家的成班建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105名,采用全英文授課。學制改為6年。
2007年9月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培養方案修訂。
2007年7月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納入生物大類招生。
2007年9月全面實施基礎醫學整合教學。
2007年《基礎醫學實驗中心》被評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7年10月10日,楊衛校長在訪美期間,代表醫學院與美國布朗大學簽訂醫學生交流協議。
2007年11月20—21日,本科教學評估取得優異的成績。教育部評估專家認為基礎醫學的“課程整合教學”和”臨床醫學的“見習醫生制”二大教學改革已走在國內醫學院校的前列。
2007年《臨床醫學專業》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7年《外科學》、《生理科學實驗》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7年申報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立項建設。
2007年申報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
在2007年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審中,內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普外)、腫瘤學、兒科學等四個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等三個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07年李蘭娟教授主持完成的“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應用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白內障發病的相關機制與防治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低強度微波輻射致晶狀體損傷及其發生機理的研究” 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厲有名教授主持完成的“酒精性肝病發病機制和診治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鄭樹森教授主持完成的“活體肝移植創新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陳智教授主持完成的“重要傳染病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的研究”項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彭淑牖教授主持完成的“肝尾狀葉切除術手術策略與方法的研究”項目獲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蔡秀軍教授獲何梁何利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07年鄭樹森教授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計劃項目資助。
2007年陳忠教授“癲癇的發病機制與神經藥理學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2007年項春生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腸道微生態與感染的基礎研究”項目。
2007年羅建紅教授主持的“MNDA受體亞型裝配、膜運輸及功能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07年鄭樹森教授主持的“肝移植術后免疫調節網絡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中的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07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到位科研經費達1.2299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2007年度我校醫學學科被SCI收錄論文共479篇,排名全國高校第一;被MEDLINE收錄的論文 1506篇,排名全國高校第一。附屬第一醫院被SCI收錄論文174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三;附屬第二醫院被SCI收錄論文 114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五。
2007年10月31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副校長、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執行長Bradford C. Berk博士率團訪問了醫學院,并代表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與醫學院簽訂了合作備忘錄(General Memorandum of Agreement)。標志著雙方正式開展領導互訪、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友好文化學術交流的開端。
2007年11月30日,楊衛校長續聘巴德年院士為醫學院院長,聘任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教授為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2007年朱善寬教授、項春生教授和黃荷鳳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夏強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8年1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杭州市合作共建的杭州市濱江醫院破土動工。
2008年10月,與西澳大學臨床醫學、牙科和醫學部(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簽訂學生交流協議,雙方約定聯合培養研究生并授予兩校的雙學位。
2008年11月7日,由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承辦的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2008年年會在杭州玉皇山莊召開。
2008年11月25日,日本品川全激光診療門診醫院綿引一院長一行來訪,舉行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綿引一LASIK獎學金設立協議書》簽訂和頒發獎學金儀式。
2008年沈華浩教授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姚克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范偉民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外科學教學團隊》評為國家教學團隊。
2008年《病理學》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8年曹雪濤教授指導的博士生史麗云同學的博士學位論文《小鼠樹突狀細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受體DIgR2的功能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8年申報浙江省新生兒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8年申報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8年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2個:器官移植重點學科群(鄭樹森);代謝病診治研究學科群(王建安)。
2008年鄭樹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鄭樹教授主持完成的“惡性腫瘤的血清蛋白質質譜診斷標準的建立及其應用”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陳江華教授主持完成的“數字化腎臟移植受者模型的建立及相關生物芯片的制備”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王建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干細胞治療心功能不全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項目     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器官移植的免疫學應用基礎研究”。
2008年方向明教授申報的“膿毒癥的發病機制與防治”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8年沈華浩教授申報的“呼吸系統疾病(哮喘發病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8年項春生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IF:26.218)發表研究論文。
2008年胡汛教授和陳忠教授獲“浙江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榮譽稱號。
2009年1月2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參與合作建設的杭州市下沙醫院簽約儀式在杭州市第六醫院隆重舉行。
2009年2月8-10日,在浙江賓館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舉辦“西湖論壇--健康中國2020”研討會。
2009年3月1日,國內十所知名醫學院校和十家權威醫學社團共同發起的衛生工作控煙行動于北京正式啟動,張蘇展副院長代表浙江大學醫學院參加啟動會,并簽署了倡議書。
2009年3月17日,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陳亞崗任第一任院長。
2009年3月24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直屬支部,張新躍同志任第一任書記。
2009年4月23-24日,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和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的“中澳日第二屆健康醫學與生物工程合作論壇”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開。
2009年5月 成為口腔醫學博士專業學位(SMD)授權單位。
六、浙江大學醫學部
2009年6月12日,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醫學部,除藥學院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以外,其中基礎醫學系、公共衛生系新明確為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教學辦公室、科研辦公室為副處級機構。
2009年6月12日,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陳智同志任第一任書記。
2009年6月17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校長Gene Block來訪并被受聘為浙江大學醫學部名譽教授,在紫金港校區國際會議中心做了專場學術報告。
2009年6月23日,學校決定張小玲、吳弘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婁小娥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兼)。
2009年6月23日,學校決定羅建紅任醫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智任副主任(兼);許正平、黃河任醫學部副主任;鄭樹森、王建安、何超、陳忠任醫學部副主任(兼)。
2009年7月4日,學校決定沈華浩任醫學部副主任。
2009年7月1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章程(試行)》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校黨委常委會討論通過并頒布。
2009年9月13日,首屆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巴德年班2005級)白大衣授予儀式在醫學部科研樓輔樓二樓大報告廳舉行。這是浙江大學首次白大衣授予儀式。
2009年9月22日,學校決定段樹民任醫學部主任;巴德年任醫學院名譽院長。
2009年10月14日,巴德年教授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2009年10月15日,楊衛校長在醫學院科研大樓輔樓二樓大報告廳舉行聘任巴德年院士為浙江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段樹民院士為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的儀式。
2009年10月18日,市校戰略合作項目杭州濱江醫院主體結構結頂。
2009年10月30日,學校同意聘任段樹民教授為醫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黃河教授為醫學部學位委員會主任、沈華浩教授為醫學部教學委員會主任、羅建紅教授為醫學部人力資源委員會主任。聘期兩年。
2009年11月18日,獲批2009年度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4個,分別為:肝臟移植創新團隊(鄭樹森)、重大傳染病防控、預警和治療技術創新團隊(李蘭娟)、眼科創新團隊(姚克)和腔鏡技術創新團隊(蔡秀軍)。
2009年11月27日,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進行調整,許正平、黃河、沈華浩、鄭樹森、王建安、何超、邵吉民、葉旭軍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委員。
2009年12月3日,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代表團院長Gavin CE Stuart教授一行訪問浙江大學醫學部。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Gavin CE Stuart教授簽訂了兩校成立「生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與楊衛校長和黃荷鳳院長共同為生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舉行揭牌儀式。
2009年12月17日,浙江大學在杭州以外建設的首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正式開工建設。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曦宣布工程開工,開工典禮由金華市副市長、義烏市市長何美華主持。
2009年12月28日上午10:18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擴建工程奠基典禮隆重舉行,典禮由衛生廳楊敬廳長主持。
2009年蔡秀軍教授和方向明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蔡秀軍教授和金洪傳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09年《婦產科學》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9年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學生開始進入醫學教育階段。
2009年《臨床技能中心》被評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9年姒健敏教授和鄭樹森院士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9年《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2009年《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創建與全面實施》獲浙江省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申報浙江省心血管病診治高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9年申報浙江省疾病蛋白質組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09年新獲得批準建設浙江省重點學科兩個: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重點學科(許正平)、社會醫學與全科醫學重點學科(李魯)。
2009年新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2個: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學科群(羅建紅);生殖醫學重點學科群(黃荷鳳)。
2009年鄭樹森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肝臟免疫微環境影響肝移植術后乙肝復發的機制和干預研究”。
2009年羅建紅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神經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質膜轉運的結構基礎、調控及功能研究”。
2009年來茂德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代謝綜合征的早期識別和干預技術研究”。
2009年梁廷波教授申報的“肝臟移植的臨床應用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9年,浙江大學醫學部到位科研總經費為2.41億元,首次超過2億元。
2010年1月1日,浙江大學醫學部正式全職引進段樹民院士加盟浙江大學。
2010年1月11日,蔡秀軍教授主持完成的“腹腔鏡技術在肝膽胰脾外科的臨床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1月16日至28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率團對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羅徹斯特大學、梅奧醫學中心、密歇根州立大學、布朗大學、羅德島大學、加州大學洛山磯分校、羅馬琳達大學、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進行了為期12天的訪問與考察。期間分別與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和學生交流協議。
2010年1月,市校戰略合作項目杭州市下沙醫院主體結構結頂。
2010年1月,羅建紅教授和趙正言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0年2月11日,凌樹才教授負責的《人體解剖學》、姚克教授負責的《眼科學》、陳忠教授負責的《藥理學》獲浙江省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2月9日,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趙正言教授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2010年3月12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席執行官Bradford C. Berk教授簽訂兩校學生交流合作協議。
2010年3月17日,李蘭娟院士、姚克教授榮獲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鄭樹森院士主持完成的“肝移植圍手術期腎功能評估及其預警價值研究” 項目、趙正言教授主持完成的“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和苯丙酮尿癥早期篩查與研究” 項目、金潔教授主持完成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礎及臨床系列研究”項目分別獲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0年3月31日,啟動浙江大學醫學部創建無煙院區暨邵逸夫醫院創建無煙醫院活動。
2010年3月31日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醫學院皮膚科、眼科終身教授趙敏授聘為浙江大學包玉剛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2010年4月1日,段樹民主任和日本山形大學醫學部部長山下英俊續簽兩校關于學術交流關系的協議書。
2010年4月1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學生代表團獲首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
2010年4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學生代表團獲首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三等獎。
2010年4月27日,何超院長榮獲美國CMB杰出教授稱號。
2010年4月29日, 星月集團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學捐資100萬元,設立“星月再生醫學發展基金”;用于資助浙江大學醫學部干細胞與組織工程中心的學術發展與交流活動。
2010年4月30日,醫學部舉辦的中國大型公立醫院國際醫療合作論壇在附屬第二醫院勝利召開。
2010年5月27日,段樹民主任和瑞典哥德堡大學醫學院院長Olle Lark教授簽訂了兩校合作備忘錄。
2010年6月2日,陳季強教授負責的《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
2010年6月10日,段樹民主任和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校長Raymond Greenberg教授簽訂姐妹院校協議。
2010年6月25日,浙江省衛生廳長楊敬授聘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2010年6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與北京航天731醫院合作簽約暨教學醫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航天科工集團三院舉行。浙江大學校長楊衛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劉爾琦出席了會議并揭牌。
2010年7月14日,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經過三年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通過了由衛生部組織的驗收,正式掛牌落戶浙江大學。
2010年7月15日,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浙江大學公共衛生系簽訂合作協議。
2010年7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免疫學研究所免疫調節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s-related protein Rab10 facilitates TLR4 signaling by promoting replenishment of TLR4 onto the plasma membrane” ;該研究證實了Rab10能促進TLR4的膜運輸,完善了對TLR4信號調控的認識。
2010年7年28日,鄭樹森院士及李蘭娟院士領銜的創新團隊雙雙入選首批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
2010年9月4日,陳忠教授主持的“中樞組胺及其受體對腦缺血后星形膠質細胞功能和膠質疤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10年9月19日,在長沙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年會換屆選舉中,浙江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系來茂德教授出任第十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0年10月11日,新獲批建設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兩個:新生兒與圍產醫學(杜立中)、腔鏡外科(蔡秀軍)。
2010年10月15日,浙醫一院護理教育中心主任王薇獲全國泌尿外科首屆“護理天使獎” 。
2010年10月22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首席醫務執行官J.Thomas Rosenthal簽定成立兩校醫學聯合科研和教學中心的協議。浙醫二院-UCLA聯合診斷學術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2010年10月23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部主辦的“2010杭州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在浙江賓館成功召開。教育部高教司農林醫藥處高斌主任、浙江省教育廳李魯副廳長、浙江大學來茂德副校長、鄒曉東副書記、醫學部名譽院長巴德年院士等出席了會議。來自國內外300多名醫學教育專家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并對醫學教育作了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0年10月28日,浙江大學——紹興市市校醫學合作、浙江大學醫學部—紹興市人民醫院合作簽約儀式在醫學部舉行、姒健敏副校長、段樹民院士分別代表學校和學部簽約;12月28日,舉行了“浙江大學紹興醫院” 掛牌,楊衛校長出席揭牌儀式。
2010年10月,段樹民主持的“中樞神經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中膠質細胞的作用及意義(2011CB504401)”獲國家973項目資助。
2010年11月8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和韓國東亞大學校醫科大學校長盧世鉉教授簽定兩校學術交流協議書。
2010年11月20日,楊衛校長和美國布朗大學Ruth J. Simmons校長續簽兩校醫學生臨床交流協議。
2010年11月2日,段樹民院士主持的《中樞神經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中膠質細胞的作用及意義》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段樹民院士受聘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0年12月1日,醫學部公共技術支撐體系在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建,正式對外服務。在“985”二期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全面提升醫學部科技創新能力,以需求為導向,以共享為核心,以整合資源和集成為主線,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構筑解決醫學問題所需的、共享的、非單一實驗室和院系所可承擔維護的關鍵技術和大型儀器和設備,從而為醫學研究提供高度專業化的設備和技術服務。
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以鄭樹森院士為核心的肝移植團隊,在印度尼西亞進行為期1周的學術交流和技術支援,在印尼大學醫學院附屬Dr. Cipto Mangunkusumo醫院和Puri Indah醫院先后開展了四例活體肝移植手術(供體手術、受體手術共8臺),里程碑式地實施了印尼歷史上第1例、第2例、第3例成人間活體肝移植和雅加達當地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救治了4名危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技術從中國走向世界 。
2010年12月13日,段樹民主任和日本熊本大學醫學部部長Harada Shinji教授簽訂兩校合作備忘錄。
2010年12月14日,李蘭娟院士榮獲“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0年12月20日,醫學部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陳智、張小玲、吳弘萍、許正平、黃河、沈華浩、邵吉民、葉旭軍、陳國忠9名黨委委員,組成了以陳智為書記,張小玲、吳弘萍為副書記的新一屆浙江大學醫學部黨委。2011年1月22日,學校增補婁小娥兼任醫學部黨委委員、副書記,鄭樹森、王建安、何超兼任醫學部黨委委員。
2010年12月20日,來茂德教授主持的“上皮間質轉化在惡性腫瘤轉移中的作用及機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10年12月22日至24日,段樹民院士、陳智書記陪同學校黨委張曦書記、陳子辰常務副書記、來茂德副校長帶領各附屬醫院舉行“重走西遷之路,再續西部情緣”活動,將附屬醫院醫療服務延伸到了浙大西遷之路第二故鄉貴州省。本次活動促進兩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增進了兩地之間的合作和友誼。
2010年12月,獲批建設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兩個,分別為:浙江省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羅建紅)和浙江省腔鏡外科重點實驗室(蔡秀軍)。
2010年12月,由附屬婦產科醫院和附屬兒童醫院聯合申報的“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
2010年,衛生部組織和管理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評估試點,在全國范圍內評出了首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檢驗科(浙一);骨科、專科護理(浙二); 病理科(邵院);婦科、產科(婦產科醫院);兒科重癥(兒童醫院)等8個專科獲選。
2011年1月4日至9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邵逸夫醫院迎接《浙江省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修訂后首次復評,高分通過“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復評。
2011年1月6日,杭州蕭山物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安妮女士向浙江大學醫學部捐贈50萬元,成立“鄒安妮醫學教育基金”。
2011年1月13日,附屬第一醫院舉行“腎移植手術3000例慶典暨新聞發布會”。《文匯報》第12版整版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移植技術走向世界》一文,全面介紹了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為核心的肝移植團隊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開展為期一周的學術交流和技術支援,開創了印度尼西亞成人間活體肝移植。
2011年1月14日,黃荷鳳教授主持的“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生殖技術創建、體系優化與臨床推廣應用”,謝幸教授為第二完成人的“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項目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1月17日,中國控煙協會在廣州召開全國無煙醫院項目總結會,會上為附屬第一醫院頒發了“全國無煙醫院”的牌匾,成為浙江省首家“全國無煙醫院”。
2011年1月19日,醫學部召開了2011年度科學年會。
2011年1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衛生部兩部共建高校座談會在復旦大學舉行,醫學院名譽院長巴德年院士,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副主任沈華浩教授參加會議。
2011年1月,口腔醫學實驗中心成為醫學部第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11年1月,夏強的《基礎醫學系列課程混合式學習方法應用研究》、王建安的《互動反饋分層式教學方法在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榮獲浙江大學2011年度本科教學方法改革研究理論課重點項目,杜立中的《網絡環境下兒科學課堂PBL教學的實踐》、包家立的《培養具有理工思維素質醫學生的教學方法》、錢景的《整合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凌樹才的《人體解剖學數字化教學方法的探索》、李秀央的《TEC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實驗課中的應用》、黃荷鳳的《PBL教學法在八年制醫學生通科實習中的實施》等榮獲浙江大學2011年度本科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
2011年2月6日,衛生部陳竺部長一行參觀附屬第一醫院良渚門診部和浙江數字醫療衛生技術研究院。
2011年2月11日,凌樹才教授負責的《人體解剖學》、姚克教授負責的《眼科學》、陳忠教授負責的《藥理學》獲浙江省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2月11日至13日,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攜肝移植團隊,受邀赴印度尼西亞參加了第22屆印度尼西亞消化外科年會,鄭樹森院士在年會上發表“Surgery Treatment in Difficult HPB Cases”(復雜的肝膽胰外科疾病處理)和“Experience to build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nter”(建設一個優秀的肝移植中心的成功經驗)兩個主題演講。
2011年2月12日,李曉明教授課題組研究論文《神經調節素Neuregulin1及其受體ErbB4調節中間神經元興奮性并參與癲癇發病機制》在線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2011年2月22日,杭州市下沙醫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在附屬邵逸夫醫院專家樓召開。
2011年2月22日,德國基爾大學(Keil University)校長Gerhard Fouquet教授、副校長Thomas Bosch教授、外事主任Martina Schmode女士、漢語系Angelika Messner教授一行四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1年2月25日,附屬婦產科醫院被省衛生廳授予“浙江省醫政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1年2月28日,附屬婦產科醫院婦一科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2011年2月,歐陽宏偉教授、黃河教授、余紅教授、謝幸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1年2月23日,醫學部召開附屬醫院新年工作會議。
2011年3月,在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邵逸夫醫院接受了衛生廳頒發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銅牌。
2011年3月,沈華浩的《創新課程系統設計  建立高效臨床前醫學教育新模式》、鄭樹森的《重視醫學生國際視野和創新轉化能力的培養——轉化醫學時代的國際一流外科學教學體系建設》、夏強的《以培養醫學卓越人才為目標,重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榮獲2011年度浙江大學教學成果獎重點培育項目,羅建紅的《“見習醫生制”臨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王建安的《互動反饋分層式教學方法在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胡紅杰的《醫學影像學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毛崢嶸的《從正常到異常,建立早期臨床思維,融合性、創新性醫學形態科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建設和實踐》、葉懷莊的《基于“模塊化、校地聯動”公共衛生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強化與推廣》榮獲2011年度浙江大學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
2011年3月2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2011年3月3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批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于下達201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名單的通知》(學位【2011】8號文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2011年3月10 日,羅建紅常務副主任、陳智書記訪問浙江省人民醫院,洽談非直屬附屬醫院事宜。
2011年3月13日,附屬邵逸夫醫院首屆牙科助手口腔衛生師培訓項目舉行畢業典禮儀式,15名口腔衛生師收到了來自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的培訓證書。
2011年3月14日,附屬兒童醫院與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簽署院際合作協議,締結“姐妹醫院”。
2011年3月19日, 浙江省基層公共衛生人員培訓中心成立,中心掛靠浙江大學醫學部。省衛生廳楊敬廳長任主任,葉真副廳長、馬偉杭副廳長、醫學部沈華浩副主任任副主任。
2011年3月24日下午,省人大副主任、學校新任黨委書記金德水赴醫學部調研,聽取醫學部及下屬各院系、附屬醫院的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
2011年3月26日,教育部直屬高校醫學教育改革座談會在復旦大學召開,來茂德副校長、巴德年院士、羅建紅常務副主任參加了會議。
2011年3月28日至4月2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附屬兒童醫院高分通過浙江省“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復評。
2011年3月29日,醫學部段樹民主任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 Reserve University)醫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11年3月30日,獲批2010年度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5個,分別為:神經精神疾病轉化醫學科技創新團隊(段樹民)、代謝綜合征綜合防治科技創新團隊(來茂德)、干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科技創新團隊(王建安)、常見實體腫瘤綜合診治科技創新團隊(何超)和兒童出生缺陷早期篩查與干預技術術科技創新團隊(趙正言)。
2011年3月30日,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置業房產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500萬元,主要用于推進浙江省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2011年4月10日,附屬第一醫院托管的之江醫院正式破土動工,預計將于2013年底投入運營。
2011年4月10日至12日,由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資助, 浙江大學醫學部和美國艾默瑞大學 (Emory University) 聯合舉辦的第三屆西湖論壇在美國亞特蘭大市(Atlanta)艾默瑞大學舉行。
2011年4月11日,醫學部召開了“杏林論壇”啟動儀式及首場學術報告會。特別邀請中國葛蘭索史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教授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分別做了題為“時間運籌與體驗人生”和“百年神經科學”的學術報告。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應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校長Raymond S. Greenberg先生的盛情邀請,學校陳子辰常務副書記,醫學部羅建紅常務副主任、黃河副主任、王建安副主任、何超副主任等一行6人代表團成功訪問了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
2011年4月18日,醫學部代表團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考察學習非直屬附屬醫院事宜。
2011年4月19日,附屬第一醫院成立“腦醫學中心”,院長鄭樹森院士擔任中心主任,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擔任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1年4月,在學校2010年本科教學量化考核與績效評價中,基礎醫學系排名第2,列入A+類;臨床醫學系(含臨床、口腔)排名第3,列入A類;公共衛生系排名第19,列入B類。
2011年4月,陳忠教授、黃荷鳳教授獲得2010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4月,百年浙醫慶典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5月3日,德國弗里茨·李普曼老年病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科研主管Peter Herrlich教授和行政主管Daniele Barthel教授訪問了醫學部,并與醫學部副主任黃河教授正式簽署聯合培養生物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協議。
2011年5月6日,韓國東亞大學醫學院院長Sae-Heun Rho教授一行8人訪問醫學部,Rho教授受聘為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5月6日,醫學部第六屆醫學節開幕式暨院長面對面訪談活動隆重舉行。醫學部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現場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2011年5月7日,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奈山病理系結成合作科室,成立“臨床病理診斷中心”。
2011年5月10日,第一屆中美合作全科醫師高級師資培訓班畢業典禮暨新學員開學典禮在附屬邵逸夫醫院舉行。
2011年5月12日,黃河教授主持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靶向治療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最新策略的建立”、沈華浩教授主持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的免疫學機制研究”、姚玉峰教授主持的“角膜移植眼表重建新技術及角膜病診斷新方法的開發研究”、黃荷鳳教授主持的“阻斷出生缺陷、促進子代健康關鍵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應用”等四個項目分獲201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5月12日,以黃河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First report of multiple CEBPA mutations contributing to donor origin of leukemia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論文發表在《Blood》(影響因子10.558)上。
2011年5月18日,衛生部副部長、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協調工作小組組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馬曉偉率團,到附屬第一醫院調研指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2011年5月19日至6月1日期間,醫學部開展了 “臨床科研工作大討論”的專題活動,分別組織召開了6家附屬醫院領導、研究所所長、學科帶頭人、實驗室和臨床科室負責人、學術骨干和青年科研人員等參加的臨床科研工作座談會。與會人員分別就臨床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難、臨床與基礎學科合作機制、華家池校區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在多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2011年5月20日,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醫學和獸醫學院副院長Jeremy Bradshaw教授訪問醫學部。
2011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學建校114周年校慶晚會上,校友李摩西先生與浙江大學姒健敏副校長簽訂捐贈協議:自2011年起連續十年,每年捐贈200萬美元,支持浙江大學醫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2011年8月,第一期捐贈到款100萬美元。
2011年5月21日至24日,由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際人體組成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國際人體組成學會議在杭州隆重召開。來自亞洲、歐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共19個國家或地區的世界一流專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大會。此次會議是國際人體組成學會議第一次在亞洲召開,對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提升國內大學科研水平、提高我國學者人體組成研究領域的知名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朱善寬教授任大會主席。
2011年5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部——羅氏診斷醫學及生命科學教育基金簽約儀式在醫學院隆重舉行。
2011年5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默克雪蘭諾中國精英獎學金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2011年5月30日,德國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y Bochum)醫學科研和教學主任N.H. Brockmeyer教授及其助理Judith Coenenberg女士訪問醫學部。兩校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11年5月31日,附屬兒童醫院——美國BD公司IV-Team教育培訓基地在附屬兒童醫院掛牌成立。
2011年6月2日,附屬第一醫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成立聯合肝病中心,該中心于7月19日正式運行。
2011年6月13日,醫學部與浙江省衛生廳、加拿大家庭醫師學會、阿爾伯塔大學醫科牙科學院簽署了關于發展家庭醫學,加強基本醫療的合作備忘錄。
2011年6月14日,鄭樹森院士負責的《外科學》成功入選教育部首批視頻公開課。
2011年6月22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教授獲“全國人口計生優秀科技成果獎”。
2011年6月25日至26日,為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引進人才的管理,幫助和促進引進人才的成長,醫學部首次舉行了2011年引進人才中期評估及期滿考核評審會。
2011年6月26日至7月1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隨溫家寶總理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六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李蘭娟院士在論壇上做了“中德醫藥經濟和生物技術合作”工作報告。
2011年6月28日,醫學部在大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暨表彰大會。表彰了學部7個基層黨組織、26名優秀共產黨員、3名優秀黨務工作者以及8個“五好”研究生導學團隊。
2011年6月30日,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在嘉興舉行,醫學部黨委書記陳智被授予浙江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1年6月,制定《醫學部關于教師申請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實施細則》,實行研究生導師退出招生機制,采用教師研究生招生資格確認取代以往的導師資格遴選,為優秀青年教師創造指導研究生的條件。
2011年6月,段樹民院士“神經精神疾病的基礎研究”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011年6月,醫學部啟動了慶“百年浙醫——百場健康服務進社區”的大型健康服務活動。
2011年7月2日,“浙江大學大腸癌多學科診治中心”在附屬第二醫院正式掛牌成立。
2011年7月11日,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2005級)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共計62周,42人。
2011年7月14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教授榮獲“2009—2010年度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1年7月15日,附屬第一醫院引入世界最先進、國內第一臺伽瑪刀。
2011年7月15日,副省長鄭繼偉在省衛生廳廳長楊敬的陪同下來到附屬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看望了墜樓女孩妞妞和參與救治的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18日,浙江大學陳子辰副書記、姒健敏副校長,醫學部陳智書記到附屬兒童醫院部署妞妞救治工作,并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墜樓女孩妞妞及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19日,省衛生廳副廳長王國敬看望了在附屬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墜樓女孩妞妞,并慰問了相關醫務人員。
2011年7月21日,醫學部組建臨床學科教學委員會,整合臨床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臨床各學科專家們的智囊作用,并規范臨床教學,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加強各附屬醫院間的協調合作。經過公開競聘,學部任命28個學科的教學委員會。
2011年7月21日,金華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金華國際大酒店成立。79級校友、金華中心醫院院長袁堅列當選分會首屆會長。
2011年7月21日,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外科學》、《傳染病學》第二版正式出版,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分別擔任主編。
2011年7月26日,附屬兒童醫院派專家參與救治“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幸存女孩伊伊,并和溫家寶總理合影。
2011年7月,醫學部基礎醫學系來茂德教授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7月,浙江省衛生廳啟動“十二五”新一輪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工作。感染微生態學、醫學組織工程學、消化病學、普通外科學、血液病學、腎臟病學、泌尿外科學、心血管病學、眼科學、呼吸病學、腹腔鏡肝膽胰外科學、計劃生育學、婦科腫瘤學、兒科學(兒童保健)、新生兒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等16個學科被評為浙江省醫學支撐學科。再生醫學、炎癥免疫病學、臨床藥物治療學、神經創傷學(附屬第一醫院)、肺移植學、系統示蹤醫學、神經創傷學、疼痛醫學、大腸癌診治學、干細胞工程臨床轉化醫學、微創心臟外科學、風濕免疫病學、醫院藥學、內分泌代謝病學、微創婦科學(附屬邵逸夫醫院)、角膜病學、個體化檢驗診斷學、心血管病再生醫學、臨床微生物學、微創胰胃外科學、微創婦科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小兒圍術期醫學、青春期醫學、口腔修復學等24個學科被評為浙江省醫學創新學科。
2011年7月,醫學部應教育部要求,停止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招生,同時恢復五年制招生。2011年,醫學專業分醫學試驗班(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試驗班類(口腔醫學)、醫學試驗班類(醫藥專業)3個類別招生。
2011年8月3日,附屬第一醫院開展浙江省首例高難度再次肺移植獲得成功。
2011年8月5日,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隆重舉行建院60周年慶典大會。
2011年8月14日,附屬第二醫院姚克教授主刀實施了西藏歷史上第一例“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
2011年8月22日至26日,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和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率隊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部分PI訪問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院整合生理中心。
2011年8月24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2011】51號文件,護理學學科從臨床醫學一級學科下脫離出來,對應調整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醫學部護理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2011年8月26日至30日,醫學部許正平副主任、黃河副主任、張蘇展教授、項美香教授、金洪傳教授、柯越海教授等一行7人訪問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衛格芬醫學院,商談兩校科研合作。
2011年8月,李蘭娟院士為通訊作者的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F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論文發表在《Hepatology》(影響因子10.8)上。
2011年9月1日,鄭樹森院士“人工肝與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基礎應用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歐陽宏偉教授“浙江大學基礎醫學基地”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資助;沈華浩教授“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中HDAC2與炎癥小體調控Th17/中性粒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姚克教授“表面層層自組裝膜載藥新型人工晶狀體構建及其對LECs增生、遷移和轉分化抑制的多重機制和相關信號通路研究”、梁廷波教授“創傷性休克致小腸粘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方向明教授“警報素HNP1-3在始動膿毒癥致多臟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干預治療的研究” 等4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蔡真教授“骨髓巨噬細胞對多發性骨髓瘤耐藥的作用和機理研究”、韓峰教授“硝化應激分子信號轉導參與介導腦微血管損傷分子機制研究”等2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資助;歐陽宏偉教授、周天華教授分別在運動醫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年9月20日,浙江大學陳子辰常務副書記親臨附屬義烏醫院建設工地參觀指導并聽取市校合作匯報。
2011年9月21日,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學院”的聯合認證,正式成為其“普通外科高級培訓基地”認證單位。
2011年9月26日,曹雪濤院士為通訊作者的題為“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Src and atypical PKCζ”論文發表在J Exp Med(IF:14.776)上。
2011年9月28日,黃荷鳳教授主持的“輔助生殖誘發胚胎源性疾病的風險評估和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資助。
2011年 9月28日,妞妞全家和吳菊萍到附屬兒童醫院致謝并送上錦旗,向救治妞妞的所有醫護人員及醫院表示感謝。墜樓后妞妞從7月2日第一時間被送到了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搶救,浙江大學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組,調集附屬醫院精英對妞妞進行會診和救治,妞妞在監護中心經過了23天的治療,從最初的生命垂危到出院時的咧嘴歡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2011年9月,朱善寬教授接受國際著名期刊《歐洲臨床營養學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編邀請,成為該雜志編委。
2011年10月6日,浙江首家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在附屬第二醫院成立。
2011年10月13日,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德國海德堡癌癥研究中心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Harald zur Hausen)受附屬婦產科醫院邀請訪問浙江大學和醫學部,并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楊衛出席典禮并為其頒發了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證書。
2011年10月13日,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申報工作再獲佳績,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附屬第二醫院);新生兒科、小兒消化科、小兒呼吸科(附屬兒童醫院);牙體牙髓病科(附屬口腔醫院)等11個臨床專科被衛生部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并獲專項建設資金5300萬元資助。
2011年10月17日,鄭樹森院士成為中國首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榮譽教授。
2011年10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部與紹興市人民醫院醫學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在紹興市人民醫院隆重舉行。本次合作授牌了2個院士工作站和8個專家工作站,項目覆蓋了神經病學、肝病和肝膽胰、病理、分子生物學、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骨科、重癥醫學等10個學科,是市校合作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2011年10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部與蕪湖市第一醫療集團醫學合作簽約暨“浙江大學醫學部合作培訓基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協作醫院”揭牌儀式在蕪湖市隆重舉行。
2011年10月30日,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丁偉榮獲全國“優秀病理技術專家”稱號。
2011年11月3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批準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決定》(教研〔2011〕2號) 正式公布了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浙江大學醫學部徐承富博士和沈耀博士的學位論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應用基礎研究》(指導教師:厲有名)、《肌肽對腦缺血性興奮性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指導教師:陳忠)榮獲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獎。
2011年11月4日,浙江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中心醫學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11年11月9日,附屬義烏醫院工程一期主體順利結頂。
2011年11月12日,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威爾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醫學研究生院院長David P. Hajjar教授,醫學院助理院長Brian Lamon教授,紐約長老會醫院孫宇政教授等一行3人訪問了醫學部,并初步達成合作培訓專科醫生的意向。
2011年11月15日,附屬第二醫院韓春茂教授當選為新一屆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2011年11月17日,公共衛生系與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德國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Rainer Sauerborn教授,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譽院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副院長黃河教授參加了簽約儀式。
2011年11月18日,附屬兒童醫院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院60周年慶祝大會。
2011年11月22日至23日,段樹民主任、黃河副主任訪問日本熊本大學,并參加了第27屆熊本醫學生物科學研討會。
2011年11月23日,新增獲批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姚克)、浙江省組織科學與組織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歐陽宏偉)和浙江省腎臟疾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陳江華)等3個省重點實驗室。
2011年11月25日,醫學院舉行第二屆醫學藝術節開幕式。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獲“2010-2011年度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殊榮。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學院”的聯合認證,正式成為其“泌尿外科專科醫師高級培訓基地”認證單位。
2011年11月26日,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當選為第六屆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1年11月29日,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被授予“浙江省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1年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一行調研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等新醫院合作建設工作。
2011年12月6日,校黨委書記金德水一行調研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等新醫院合作建設工作。
2011年12月11日,醫學部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選派附屬醫院年輕骨干醫生到美國紐約康奈爾教學醫院接受專科醫生培訓。
2011年12月13日,段樹民院士主持的“微環境誘導細胞極性轉換與遷移的新機制及新技術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11年12月13日,生理學、免疫學、眼科學、婦產科學、病理與病理生理學、口腔臨床醫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學科被推薦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放射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麻醉學等3個學科被新增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2011年12月15日,美國Arizona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Iman Hakim教授、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主任陳召教授來公共衛生系交流訪談并簽署“協作備忘錄”。
2011年12月16日,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第五次年會在湖州長興舉行。會上,陳智書記代表醫學部和湖州市衛生局簽署了市校醫療衛生新一輪合作協議。
2011年12月18日 ,附屬第二醫院獲“2011年度醫院改革創新獎”。
2011年12月22日,基礎醫學系系來茂德教授、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1年12月26日,醫學部“杏葉飛舞濟昌世,浙醫百年春滿園”2012迎新晚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小劇場成功舉辦。
2011年12月29日下午,醫學部第三屆教職工大會暨第三屆工會會員大會第三次會議在科研輔樓大報告廳舉行,120余名“雙代會”代表和列席代表參加了大會。學部常務副主任羅建紅教授作了題為《聚精會神抓內涵,凝心合力促發展,以優異成績向百年浙醫獻禮》的工作報告。
2011年12月29日,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風教授為帶頭人的“生殖安全轉化醫學研究”項目被列入2011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011年12月,謝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病變進展機制與阻遏策略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10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這是浙江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一等獎。
2011年12月,李蘭娟院士、謝幸教授、李繼承教授成功入選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第八輪衛生部規劃教材的主編;來茂德教授、胡申江教授、姚克教授、許毅教授和張咸寧教授入選副主編。
2011年12月,來茂德教授、王建安教授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2年1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全國試點學院之一——基礎醫學院新開設生物醫學專業在竺可楨學院求是科學班單獨招生。
2012年1月5日,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醫學院分管國際交流副院長Helen Houston教授、內分泌科 Marian Ludgate教授和Lei Zhang博士一行三人訪問了醫學部。雙方正式簽署了兩校醫學院之間的合作備忘錄。卡迪夫大學醫學院于2012年起接收我校6名醫學生在卡迪夫教學醫院進行為期8周的臨床見習交流。
2012年1月5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北侖分院新院區落成典禮舉行。
2012年1月7日,臺州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臨海遠洲國際大酒店成立。79級校友、臺州醫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朱成楚當選首屆會長。
2012年2月7日,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何超教授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2年2月14日,謝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金潔教授主持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黃荷鳳教授為第二完成人的《不孕癥病因及治療方法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項目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2月17日,紹興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紹興咸亨酒店成立。85級校友、紹興人民醫院院長郭航遠當選首屆會長。
2012年2月17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分管國際交流 Barbara Ralston副院長、分管醫院規劃建設Mark Tortorich副院長、規劃建設資深經理Grace Hsu女士、項目發展顧問Xiao Xiao女士和醫院設計師Uen Fang Yeh女士一行五人訪問醫學部。
2012年2月23日,醫學部第一屆臨床技能競賽在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舉行。附屬第二醫院榮獲團體一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榮獲團體二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團體三等獎。附屬婦產科醫院、附屬兒童醫院榮獲專科貢獻獎。
2012年2月24日至26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主辦,醫學部承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項目啟動會暨學術交流會于在杭州召開。段樹民院士任項目專家組組長。
2012年2月,梁廷波教授、賴蒽茵教授被聘為第七批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3月,黃荷鳳教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2012年3月12日,醫學部隆重舉行了首屆臨床醫學本科留學生的畢業典禮。來自8個國家的37名留學生按計劃圓滿完成了課程學習以及臨床實習,通過了各項考核和考試,經過審核成績合格準予畢業,并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學士學位(MBBS,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
2012年3月14日,醫學部召開2012年科教年會。
2012年3月15日,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成立,許正平任常務副院長,易平任副院長。該研究院歸屬醫學部管理。
2012年3月23日,嘉興浙江大學醫學校友聯誼會在嘉興市第一醫院成立,77級校友、嘉興市第一醫院院長曹浩強當選為首任會長。
2012年3月31日,舟山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舟山市臨城新區財富君庭酒店成立,73級校友、舟山醫院院長張永奎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10日至12日,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Brown Alpert Medical School)院長Edward Wing教授和分管學生工作副院長Julianne Ip教授訪問醫學部。
2012年4月15日,衢州浙江大學醫學校友聯誼會在衢州友好飯店成立,81級校友、衢州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吳善水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20日,溫州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在溫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成立,82級校友、溫州市衛生局副局長吳尚斌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4月26日,醫學部第七屆醫學節開幕式暨黃河教授專題講座在紫金港校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2012年4月,附屬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榮獲“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稱號。
2012年4月,附屬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榮獲第四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
2012年4月,鄭樹森院士主講的《肝臟移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課程列入國家上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
2012年5月,魯林榮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Immunology發文,揭示T淋巴細胞發育調控新機制。
2012年5月2日下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國際會議廳隆重召開。2011年度,醫學部共獲24項(第一完成單位)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李蘭娟院士領銜的“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療研究”項目、來茂德教授領銜的“大腸癌診斷和預后相關標志物的鑒定及應用”項目、黃河教授領銜的“間充質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吳育連教授領銜的“進展期胃癌的圍手術期分期及其臨床意義”項目榮獲浙江省科技獎勵一等獎。鄭樹教授榮獲了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2012年5月5日,醫學部重新修訂了《浙江大學醫學部衛生技術高級職務評聘條件》,進一步規范了衛生技術系列職務晉升的要求和程序。
2012年5月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廣東校友聯誼會在廣東省口腔醫院成立。78級校友、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長章錦才當選會長。
2012年5月11日,陳江華教授在華盛頓榮獲美國腎臟病基金會頒發的“國際卓越成就獎章”,成為今年全世界4位獲獎者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
2012年5月,浙江大學醫學部百年華誕之際,6家附屬醫院聯合錢江晚報推出大型義診活動——5000名醫號免費送。
2012年 5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人體博物館建成開館,醫學生誓言碑、無語良師碑落成,浙江大學醫學部領導班子以及100余名醫學部師生參加了儀式。學校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2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峰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由浙江大學主辦,主題是“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會議主要內容是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代表交流本校八年制的辦學經驗,討論八年制教學取得的成效、面臨的挑戰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2012年5月25日,浙江大學醫學教育先賢——韓清泉、王季午銅像落成揭幕。醫學部院史陳列室擴建落成揭牌。
2012年5月25日晚上,醫學部舉行以“仁愛·百年”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晚會,隆重慶祝醫學部百年華誕。節目分《相聚·百年之約》(序)、《薪傳之光·奮斗曲》、《大道健行·仁愛路》、《生命家園·青春夢》、《相約·憧憬未來》(尾聲)五個單元。晚會緊扣主題,反映了浙醫一百年來的變遷與滄桑、光榮與夢想。學校相關部處領導,醫學部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五湖四海的校友,兄弟院校嘉賓共聚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齊襄盛典,暢敘情誼。
2012年5月25日,由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發起的用于獎勵國內醫學領域杰出人才的“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成立大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隆重召開。桑國衛副委員長出席啟動儀式。
2012年5月26日上午,醫學部百年華誕慶典大會在紫金港校區小劇場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艷華,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張浚生、張曦,陳宜張院士、巴德年院士、鄭樹森院士、曹雪濤院士、李蘭娟院士、段樹民院士,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石鵬建,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陳子辰,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胡亞芳,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魯善增,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李魯,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蔡秀軍,浙醫老領導,杰出校友代表、師生代表以及來自75所兄弟院校和100余家醫院的代表出席了慶典大會。
2012年5月26日,浙江大學校友總會醫學部(院)分會成立,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北美地區的150余名校友參加了成立大會,醫學部(院)主任段樹民院士當選為會長。
2012年5月,臨床醫學(五年制)和臨床醫學(八年制)均獲批2012年度浙江大學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
2012年6月1日,浙江大學省級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專家驗收。
2012年6月6日,經考核,沈華浩教授、范偉民教授續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6月,姚根有的《創建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全新模式》、陸源的《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新實驗教學的實踐》、鄭樹森的《轉化醫學時代國際一流外科學教學體系的建立》、謝幸的《國家精品課程“婦產科學”教學體系的建設和應用》、羅建紅的《創新課程系統設計,建立高校臨床前醫學教育新模式》榮獲2012年浙江大學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毛崢嶸的《以案例為先導,融合性、創新性比較形態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踐》、魏爾清的《科研項目導向的醫學院八年制創新性研究教學體系構建》、張咸寧的《新醫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實踐研究》、葉懷莊的《“模塊化、校地聯動”公共衛生實驗教學體系構建》、劉有恃的《臨床實踐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樊立潔的《加強臨床技能訓練在口腔教學中的效果評價》榮獲2012年浙江大學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7月15日,在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大會上,石一復教授榮獲首屆“中國婦產科醫師獎”。
2012年7月20日,衛生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名單,醫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腎病科、呼吸內科、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消化內科、麻醉科(附屬第一醫院);燒傷科、急診醫學科、皮膚科、眼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附屬第二醫院);普通外科(附屬邵逸夫醫院)等14個專科入選。
2012年7月28日 ,醫學部北美校友聯誼會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正式成立,80級校友方明當選為首屆會長。
2012年8月15日,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研討會在紫金港召開,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楊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副校長來茂德、褚健,校黨委副書記周谷平出席,副校長姒健敏主持會議。
2012年8月16日,由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醫院論壇在北京舉行,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榮膺“2012年度中國醫院優秀院長”。
2012年8月,李曉明教授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2年9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系和神經生物學學系共同組織承辦的“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生物醫學雙邊研討會” (Hangzhou-Edinburgh Joint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s) 在紫金港校區醫學部召開。
2012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六屆中國電子病歷與醫療信息技術高峰論壇暨2012年醫藥衛生信息技術“金鼎獎”頒獎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被中國醫藥信息學會、中國電子學會醫藥信息學分會授予2012中國醫院信息化先進單位“金鼎獎”;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王建安教授分別榮獲中國醫藥衛生信息技術“金鼎獎”杰出貢獻人物。
2012年9月,夏強教授榮獲浙江大學首屆心平獎教金教學貢獻提名獎。
2012年9月24日,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2005級進入專科輪轉, 共計39周,42人。
2012年10月,鄭樹森、樊立潔、凌樹才、毛崢嶸榮獲首屆浙江大學優質教學二等獎。
2012年10月24日,浙江大學與金華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與此同時,金華市中心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金華醫院”。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和金華市市委書記陳一新共同為“浙江大學金華醫院”揭牌。
2012年10月24日,深化校市戰略合作,加快推進附屬義烏醫院項目建設,校黨委書記金德水一行到義烏調研并舉行校市合作工作座談。
2012年10月26日,197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杰拉爾德•埃德爾曼教授訪問醫學部,并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校長楊衛為杰拉爾德•埃德爾曼教授佩戴校徽,并頒發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證書。
2012年10月27日,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專家檢查組蒞臨附屬口腔醫院檢查指導工作。
2012年10月29日上午,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醫學院院長代表團訪問醫學部。
2012年10月,李曉明、朱益民、徐驍、葉娟、袁天明、高建青等教授入選2012年度浙江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對象。
2012年11月15日,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血液腫瘤科教授、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主席Mary Horowitz和副教授陳曉訪問了醫學部。
2012年11月4日至11日,“浙江大學德國周”期間,楊衛校長、來茂德副校長率醫學部代表團先后訪問了慕尼黑大學、切瑞特醫學中心,分別簽訂了合作框架性協議。11月22日,德國切瑞特醫學中心(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院長Annette Grüters-Kieslich教授一行7人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部。
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2012年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學教育分會年會暨大學文化傳承與文化交流論壇在廣州市舉行。醫學部被評為2012年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張凱同志獲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
2012年11月,附屬口腔醫院高分通過浙江省衛生廳“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復評。
2012年11月,教育部、衛生部已經批準我校作為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的試點高校,我校的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和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得到了批準。
2012年11月,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聞榮獲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附屬兒童醫院葉盛榮獲二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梁赟榮獲三等獎。
2012年11月,醫學院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最佳組織獎。
2012年12月1日,附屬第一醫院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院六十五周年慶典大會。
2012年12月2日18時30分,醫學部第三屆醫學藝術節在醫學院大報告廳隆重開幕。
2012年12月3日,西澳大利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醫學院院長Ian Puddey教授、外科系主任Jeff Hamdorf教授、兒科系主任Alan Bryant教授和西澳州政府衛生廳Andrew Robertson副廳長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2年12月4日,醫學部第二屆臨床技能競賽在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隆重舉行。附屬第二醫院榮獲團體一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團體二等獎,附屬第一醫院榮獲團體三等獎。附屬婦產科醫院、兒童醫院榮獲專科貢獻獎。
2012年12月19日 ,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當選2012年度“中國十大醫改新聞人物”。
2012年1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市委副書記、市長邵占維,市委副書記王金財和其他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負責人一行蒞臨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視察。
2013年1月7日,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榮獲全國衛生行業最高榮譽獎——白求恩獎章。
2013年1月7日,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健康專業學院院長Lisa Saladin教授、健康管理系Michael Meacham教授和James Zoller教授三人訪問了醫學部。  
2013年1月11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1月14日下午,醫學部召開了地方校友分會聯誼會。來自金華、紹興、臺州、麗水、嘉興、舟山、衢州和溫州等地的地方校友組織的會長和秘書長參加了會議。
2013年1月16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醫學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Human Medicine)院長Marsha Rappley教授、副院長Jeff Dwyer教授、兒科和人類發展系主任Rebecca A. Malouin副教授以及流行病學系Zhehui Luo副教授一行訪問了醫學部。
2013年1月18日,王建安教授的“心肌梗死后心肌組織修復和功能重建的機制研究和臨床應用”項目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1月,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1月,柯越海教授獲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
2013年1月31日,由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的指導下完成的論文“Induction of Siglec-G by RNA Viruses Inhibits the Innate Immune by Promoting RIG-I Degradation”(《Siglec-G促進RIG-I降解負向調控抗RNA病毒固有免疫》)發表在1月31日出版的《Cell》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醫學院基礎醫學系陳瑋琳副教授。
    2013年2月,王福俤教授、李曉明教授、陳江華教授、周天華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3年2月1日上午,在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推進會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共同簽署了《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章程》,標志著感染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啟動建設,李蘭娟院士任中心主任。
2013年2月2日,浙江大學召開醫學院醫院工作座談會。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楊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常務副校長吳朝暉,副校長褚健、張土喬,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出席,副校長姒健敏主持會議。
2013年2月11日至16日,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通過國際標準JCI評審 。
2013年2月,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通過國際標準JCI評審。
2013年2月,謝幸、金潔教授獲得2012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開業試運營。
2013年3月11日下午,姚克教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2013年3月14日上午,姒健敏教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2013年3月,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贈2億港幣支持浙江大學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建設。
2013年3月26日,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城西分院開業。
2013年3月31日下午,共青團浙江大學醫學部(院)第三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最終投票推選產生了共青團浙江大學醫學部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2013年4月13日,李曉明教授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3年4月13至14日,醫學部學生彭德清、黃尚瑋、徐俊和祝曉晶組成的參賽團隊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奪得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賽區)特等獎。
2013年4月12日上午,校黨委書記金德水赴醫學部調研,聽取醫學部及下屬各院系的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
2013年4月22日,由醫學部主辦并聯合農學部、藥學院、生科院、生研院、生儀院等單位共同召開的“浙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公共研究平臺共享交流會”成功舉辦。
2013年4月23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為國內首家連續三次通過JCI評審的公立醫院。
2013年4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學醫學部與金華市中心醫院醫學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金華市中心醫院舉行。
2013年4月27日上午,李強省長一行視察附屬一院H7N9禽流感救治工作并慰問醫務人員。
2013年4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學科建設調研會在醫學院召開。
2013年4月,李蘭娟院士的“人類感染活禽市場來源的新發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臨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組特征”研究論文發表于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
2013年4月,學院6位教授入選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別是基礎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夏強教授,臨床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黃河教授,口腔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慧明教授,醫學技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謝鑫友教授,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陳坤教授,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施衛星教授。
2013年5月18日,藥學院迎來了百年華誕,來自海內外的校友代表、兄弟院校和藥學界各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慶典儀式。
2013年5月21日,由原浙江醫科大學校長鄭樹教授發起設立的“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鄭樹醫學教育基金”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2013年5月21日下午,醫學部召開2013年科教年會。
2013年5月23日,附屬一院李蘭娟院士為通訊作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臨床特征》的論文。
2013年6月3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撤銷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部委員會。
2013年6月8日,醫學部首屆八年制學生畢業慶祝會隆重舉行。
2013年6月28日,段樹民任醫學院院長兼醫學中心(籌)主任;陳智任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河任副院長(兼);許正平任醫學中心(籌)常務副主任(正處職)兼醫學院副院長;歐陽宏偉任醫學院副院長兼基礎醫學系系主任(正處職)。
2013年7月9日下午,醫學院六家附屬醫院分別與景寧、龍泉、武義、衢州、常山等浙江省內13個縣的縣政府簽約,與當地14家縣級公立醫院建立以托管為主要方式的緊密型合作辦醫關系。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鄭樹森院士等出席。
2013年7月25日,沈華浩、周天華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蘭溪分院” 舉行簽約揭牌儀式。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蘭溪基地”舉行簽約揭牌儀
式。
2013年8月2日,方向明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3年8月5日,陳國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副書記;李曉明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
2013年8月26日下午,醫學院召開2013年醫學院暑期務虛會議。
2013年8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杭州市下沙醫院)正式啟用。
2013年9月,周韌教授領銜主講的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MBBS)課程《病理學(Pathology)》入選“2013年度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2013年9月16日,校長林建華來醫學部調研,副校長羅建紅、學部主任段樹民及各院系、各附屬醫院領導等參加了調研會。
2013年9月,學院推出了“名師名醫大講堂”學生思政系列講座。
2013年9月4日至5日,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孫弘斐董事等一行五人訪問浙江大學,基金會決定向我校捐贈1300萬港幣(約合1000萬人民幣),專項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
2013年9月16日,附屬二院姚克教授當選為中華醫學分第十一屆眼科學分會候任主委。
2013年9月17日,浙江大學金德水書記、宋永華常務副校長、吳平副校長、羅建紅副校長等來我系調研試點學院建設情況。
2013年9月18日下午,醫學部舉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輔導報告會,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郁建興教授應邀作了《新時期的群眾路線就是民主政治路線》專題報告。
2013年9月23日,陳國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書記(兼)。
2013年9月24日,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贈2億港幣(2013年-2015年),支持浙江大學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
2013年9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武義分院”揭牌儀式在武義舉行。
2013年9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兒童骨科學專家、紐約-長老會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哥倫比亞大學腦癱中心執行醫療總監DAVID P. ROYE 教授參訪浙江大學公共學院。
2013年10月25日,魯林榮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八屆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全球衛生研討會于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
2013年10月30日下午,鄭樹森院士被授予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10月30日至31日,泰國瑪希隆大學詩里拉皇家醫學院院長Udom Kachintorn,副院長Chirayu Auewarakul,副院長Suwannee Suraseranivongse等7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3年11月11日,第十四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頒獎典禮上,蔡秀軍教授成為“吳楊獎”設立后第一位微創外科領域的獲獎者。
2013年11月11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分管國際交流副校長Oron Shagrir,醫學部分管科研副院長Joel Yisraeli訪問醫學院。
2013年11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寧波市第一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寧波醫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寧波市人民政府代市長盧子躍共同為“浙江大學寧波醫院”揭牌。
2013年11月,杜立中教授榮獲“2013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卓越貢獻獎”。
2013年11月,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全科醫學研究所李魯教授連任主任委員。
2013年11月21日,醫學院附屬二院沈華浩教授及其團隊命名了一種新哮喘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揭示了一種以胸悶為唯一臨床表現的新哮喘亞型。
2013年11月22日,附屬第一醫院王偉林教授,附屬兒童醫院舒強教授、附屬邵逸夫醫院姚玉峰教授獲2013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3年11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中心舉行項目匯報會暨奠基儀式。
2013年12月4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Pamela Davis、副院長George Kikano、全科醫學教授Kurt Stange和Li Li等7人代表團訪問了醫學院。
2013年12月4日上午,韓國醫療代表團一行6人來訪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3年12月9日上午,浙江大學與麗水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麗水市中心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麗水醫院”,學校黨委書記金德水、麗水市委書記王永康共同為“浙江大學麗水醫院”揭牌。
2013年12月6日下午,醫學院及附屬醫院2013年團建工作交流會在浙醫二院舉行。
2013年12月10日,鄭樹森院士為課程負責人的《外科學》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12月2日,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和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部控煙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醫學生控煙調查”中國報告發布會在醫學院舉行。國家衛計委、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國際防癆與肺部疾病聯合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大學等組織的官員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2013年12月16日,王建安教授、何超教授、李繼承教授,以及醫學院校友丁列明獲2013年度“浙江省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3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浙江大學醫學院代表大會隆重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
2013年12月19日,醫學院舉行2013年思政年會——班主任/德育導師專題工作會議。
2013年12月20日,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研討會召開。
2013年12月,李曉明教授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的“H7N9禽流感的病原學及臨床診治研究”項目入選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3年12月26日,謝幸教授的《婦產科學》、李蘭娟院士的《傳染病學》、陸源教授的《生理科學實驗》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12月26日晚,醫學院2014年迎新聯歡晚會“激揚青春之帆•共逐醫學之夢”隆重舉行。
2013年12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學與湖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的協議》,湖州市中心醫院揭牌“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與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金長征共同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揭牌。
2014年1月5日,在《中華眼科雜志》第十四屆編輯委員會換屆暨工作會議上,續聘附屬第二醫院姚克教授為副總編,續聘和增聘葉娟教授、徐雯教授為編委。
2014年1月6日,在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三屆臨床技能競賽中,臨床醫學一系榮獲本次教師賽第一名和學生競賽團體第一名,臨床醫學一系吳婷婷、傅林海、潘五杰榮獲本次競賽小組第一名。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李蘭娟院士領銜的“重癥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醫學院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的突破;沈華浩教授領銜的“支氣管哮喘分子發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1月17日,孫毅任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2014年1月18日, 浙江大學2013年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中,附屬兒童醫院徐迎春榮獲一等獎,基礎醫學系徐芳英和附屬第二醫院鄭幼洋榮獲二等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勞偉峰、公共衛生系金明娟、基礎醫學系陳瑋、附屬第一醫院徐驍榮獲三等獎。
2014年1 月 22 日上午,林建華校長一行到醫學院調研學科建設情況。
2014年1月,歐陽宏偉教授當選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亞太區(TERMIS-AP)理事。
2014年3月24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葉旭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
2014年3月27日,李曉明任醫學院副院長。
2014年3月27日,孫毅任醫學院副院長(掛職)。
2014年3月27日,醫學院召開第四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50余名“雙代會”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參加了大會。
2014年3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Linda Fried教授及David Roye教授、Michael Sparer教授, Deliang Tang教授等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4年4月,由附屬兒童醫院創辦的《世界兒科雜志》(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核同意(新廣出版[2014]250文件),成為首個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33-1390/R)的英文兒科期刊。
2014年4月3日下午,醫學院管理人員培訓開班,學院70余位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黨委書記黃河作了“思想、行為、能力,知行合一,百戰不殆”的主題報告。
2014年4月10日,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專家門診正式啟用。
2014年4月10日下午,醫學院舉行習近平總書記黨建方略專題講座暨群眾路線總結大會,邀請杭州市委黨校高國舫教授作關于習近平同志黨建方略的專題講座。
2014年4月21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邵浙新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委員會副書記。
2014年4月22日,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校長林建華、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常務副校長吳朝暉、宋永華、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副校長羅建紅等出席了會議。
2014年4月23日下午,醫學院舉行了2014年科教大會。
2014年4月25日,段樹民任醫藥學部主任,陳忠任副主任。
2014年4月29日,在201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醫學院作為第一單位牽頭或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共12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蔡秀軍教授被授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鄭樹森院士、蔡真教授、王建安教授、趙正言教授領銜的項目分別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年5月5日,韓國東亞大學醫學院院長Huh Jae Taeck教授等一行4人訪問醫學院。
2014年5月6日,“轉化醫學論壇暨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啟用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學校黨委書記金德水、常務副校長宋永華、副校長羅建紅,浙江省科技廳、衛計委領導,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領導、醫學院和各附屬醫院領導等出席了儀式。
2014年5月6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李蘭娟院士科研團隊在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即通過測定人體血漿血管緊張素II水平,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與衢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醫學合作協議,衢州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浙江大學衢州醫院”,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衢州市市長沈仁康、省衛計委副主任馬偉杭共同為“浙江大學衢州醫院”揭牌。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作醫院工作會議召開,醫學院、各附屬醫院、浙江大學各地市合作醫院的領導參會,校黨委書記金德水、校長林建華、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副校長羅建紅、學校相關部處負責人等出席了會議。
2014年5月,歐陽宏偉教授獲選“全國十佳骨科中青年醫師”。
2014年5月,段樹民院士課題組于2006年發表的封面論文“Activity-induced rapid synaptic maturation mediated by presynaptic cdc42 signaling”入選《Neuron》創刊25周年紀念期刊。
2014年5月16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浙江大學決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更名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委員會;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籌)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紀律檢查委員會。
2014年5月16日,附屬第二醫院黃建教授團隊發表國際權威期刊Cell系列期刊Immunity封面論文,該免疫學權威期刊具有非常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和高度信譽,影響因子19.795。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醫學院舉行田徑運動會。
2014年5月24日,生物醫學工程系創建30周年紀念會在醫學院舉行,來自祖國各地的近180名生物醫學工程系校友重返母校。
2014年5月24日,加拿大阿爾伯塔(University of Alberta)醫學院Douglas Miller院長、精神系主任Xinmin Li教授、國際項目主管Renny Khan先生一行三人訪問醫學院。
2014年6月6日,第一期“浙醫好導師 領航醫學路”英才培養活動正式啟航。
2014年6月10日,學院與來訪的臺灣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2014年6月10日下午,學院召開安全工作會議。
2014年7月3日上午,醫藥學部召開學科與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審議會。
2014年7月7日,浙江大學西湖學術論壇第115次會議——“醫工結合:生物制造、再生醫學與醫療器械”主題研討會順利舉行。
2014年7月5日,由《科學中國人》雜志社主辦的“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揭曉,李蘭娟院士獲此殊榮。
2014年7月5日以來,附屬兒童醫院全力做好“7.5公交事件”燒傷患兒的救治工作。
2014年7月19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Dermot Kelleher副校長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7月28日,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李蘭娟院士團隊在《自然》發表了最新微生態科研成果論著——《肝硬化中腸道菌群的改變》。文章第一作者為秦楠博士。
2014年7月29日,附屬邵逸夫醫院與支付寶聯合宣布,邵逸夫醫院在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正式上線,雙方將共同推進“未來醫院”計劃。
2014年7月29日,光明日報以“激揚青春志,共筑醫學夢”為題刊發通稿,在當天第15版教育時空報道了醫學院組織的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的淳安團隊活動。
2014年8月18日,校黨委副書記嚴建華看望醫學院赴浙江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社會實踐團隊。
2014年9月2日,基礎醫學系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4年9月12日,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上,附屬兒童醫院杜立中教授榮獲“中國兒科醫師獎”。
2014年9月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江山分院”簽約揭牌儀式在江山市人民醫院舉行。
2014年9月20日,段樹民院長參加了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簡稱CMB)成立100周年慶典。
2014年9月,由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教工和研究生聯合黨支部(簡稱“神經所黨支部”)的《基層黨組織鋪就青年人成才之路》項目榮獲省高校第五輪支部建設創新活動優秀項目。
2014年9月25日,醫學院推出優秀醫生“洞悉臨床科室,分享從醫之道”系列沙龍。
2014年9月,醫學院控煙研究中心研究的“Building Tobacco Treatment Capaci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in China”獲得2014年Global Bridges煙草依賴治療項目設計獎。
2014年10月8日下午,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校長Julia Buckingham、 常務副教務長Andrew George等一行四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14日,醫學院本科生海外交流獎學金評選啟動,首批77位醫學院學生獲得獎學金。
2014年10月,黃河教授團隊在Blood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證明了新的半相合移植處理方案不僅達到了與HLA全相合非血緣供者相同的移植療效,可使高危白血病患者獲益。該論文在線發表后立即得到了Faculty of 1000 (F1000)的特別推薦。
2014年10月17日,由浙江大學、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第19屆亞太國際造血干細胞移植會議(19th APBMT)在杭州召開。
2014年10月21日,德國基爾大學Anja Pistor-Hatam副校長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23日,英國阿伯丁大學Seth Kunin副校長、醫學院Colin Mc Caig院長和Bing Lang教授等訪問了醫學院。
2014年10月22日,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入圍2014年度“2011協同創新中心”計劃。
2014年10月24-25日,在浙江大學2014年運動會上,醫學院榮獲田徑比賽教工組和研究生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本科生組團體總分第五名的驕人戰績。
2014年10月28至30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婦幼健康技能競賽中,附屬婦產科醫院錢志大醫生榮獲個人一等獎。
2014年10月29日,李蘭娟院士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4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首家異地附屬醫院——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以下簡稱附屬四院)在義烏開業,這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七家附屬醫院。
2014年11月2日,李蘭娟院士入選“中央電視臺——2014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2014年11月6日,陳智任醫學院公共衛生系系主任(兼)。
2014年11月13日-14日,黃河教授陪同林建華校長訪問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2014年11月21日下午,黨委書記黃河帶隊赴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現場緬懷革命先烈,并舉行學院教工支部書記培訓會。
2014年11月21日,附屬二院張宏教授獲201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4年11月23日,醫學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隊”榮獲“勤學·篤實·擔當──以實踐為青春代言”2014年浙江省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省級十佳團隊。
2014年12月1日至15日,李曉明副院長率團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洛杉磯西達塞納醫學中心、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
2014年12月29日,醫學院舉行2014年教育大會。
2015年1月5日,附屬一院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赴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醫療隊在醫學院舉行歡送儀式,醫療隊將赴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進行為期3個月的援助醫療任務。
2015年1月5日,由浙江大學牽頭,聯合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個核心協同單位共同組建的“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為聯合單位之一的香港大學進行授牌。
2015年1月8日,經教育部批準,獲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是醫學院首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2015年1月9日,陳江華教授團隊的項目“終末期腎病腎臟替代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1月9日,石河子大學副校長孟衛民、基建處處長李忠榮、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鋒等一行11人訪問醫學院。
2015年1月15日,首屆浙江大學“好醫生、好護士”評選結果揭曉,附屬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醫師劉麗、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建民、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范順武、附屬第一醫院心臟病中心主任醫師倪一鳴、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韓春茂等5人獲“浙大好醫生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干部保健中心主管護師王葉華、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馮志仙、附屬第四醫院手術室主管護師周敏燕、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主管護師徐萌艷、附屬兒童醫院ICU主任護師樓曉芳等 5人獲“浙大好護士獎”。
2015年1月15日,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高天明等一行14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5年1月15日,劉偉教授研究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論文“Deacetylation of nuclear LC3 drives autophagy initiation under starvation”。
2015年1月16日下午,醫學院召開2014年外事工作座談會。
2015年1月18日,由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簡稱樹蘭基金)主辦的第一屆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舉行,中國12位科技工作者分獲樹蘭醫學獎和樹蘭醫學青年獎。
2015年1月16日,李曉明、田梅、徐驍三位教授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5年1月,沈華浩、陳江華兩位教授入選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5年1月,梁廷波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5年1月29日,經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同意在醫學院成立遺傳學研究所,為浙江大學獨立研究機構。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臨床技能案例學習模式研究”——醫學院《臨床技能》SPOC課程成功開課。
2015年3月3日-21日,由醫學院及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浙江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生物醫學學術交流月”活動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3月13日,經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批準,醫學院試點實施臨床醫學博士后培養項目,此項目為全國首家試點實施單位。
2015年3月18日, 2015屆MBBS項目留學生舉行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共67位2009級畢業生通過了課程的各項考核和考試,獲得學位。
2015年3月24日,管敏鑫任醫藥學部副主任。
2015年3月26日,醫學院召開第四屆二次“雙代會”。
2015年4月,段樹民院士課題組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A novel size-based sorting mechanism of pinocytic luminal cargoes in microglia”。
2015年4月9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Arvind Gupta,副校長Anne Gorsuch等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4月9日下午,醫學院2015年科學年會舉行。
2015年4月10—12日,由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第六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分區賽開幕式在浙江大學舉行。
2015年4月,鄭樹森院士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消化學雜志《Gut》在線發表了題為“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徐驍教授。
2015年4月17日,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及廣州醫科大學張雅潔副校長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5年4月17日下午,浙大求是大講堂暨醫學院“名師名醫大講堂”第八期——鐘南山院士報告會于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4月25-26日,受人民衛生出版社委托、由浙江大學病理學與法醫學研究所承辦的“十三五”規劃教材《法醫病理實驗指導》定稿會在醫學院召開。
2015年4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與東欣(杭州)醫院合作簽約暨浙江大學國際醫院揭牌儀式在醫學院舉行。
2015年5月6—8日,由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承辦的“腦科學前沿-學科交叉與新技術”西湖論壇會議順利召開。
2015年5月12日上午,浙醫兒院浙醫四院聯合兒童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5月12日,醫學院在浙江大學“歌詠求是•筑夢中華”主題合唱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5年5月10至21日,段樹民院長率團訪問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
2015年5月13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劉利民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委員會書記。
2015年6月3日,學院與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并掛牌“浙江大學精神衛生中心”。
2015年6月5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醫學院院長Jacques Bradwejn、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院長助理王育瑋、醫學院教授Diana Koszycki、加拿大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Majid Dellah等一行5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6月17日下午,邵逸夫醫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國際醫療中心揭牌儀式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與上城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舉行。
2015年6月,羅建紅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Activity-induced synaptic delivery of the GluN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is dependent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chaperone Bip and involved in fear memory”。
2015年6月30日-7月1日,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醫學院院長Richard Fedorak等一行6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7月1日上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自然與藝術學院“四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錢煦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題為“談美國一流大學學科建設—以生物醫學工程為例”的竺可楨杰出學者公眾講座。
2015年7月1-9日,醫學院華家池校區臨床技能中心考點成功舉行2015年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同時,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組織專家組對本考點申報國家級“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臨床類)”進行了實地評估。
2015年7月17日,2015年浙江大學醫院工作會議召開。
2015年7月26日,第五屆全國八年制醫學生論壇順利召開。
2015年8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后專家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舉行。
2015年9月14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朱慧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兼)。
2015年9月21日,日本山梨大學島田眞路校長一行五人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5年9月22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浙江大學決定,成立醫院管理辦公室(正處級),朱慧任醫院管理辦公室主任。
2015年9月22日,歐陽宏偉任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籌)院長(兼);魯林榮任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籌)副院長。
2015年9月22日,內蒙古民族大學以陳永勝校長為首的代表團一行14人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9月,呂衛國教授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5年10月15日,附屬一院入選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22日上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科院副院長Robert Ford教授一行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2日—23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WU中國健康促進中心執行主任Anke Nolting教授、基辛格博士眼科醫生Stanley Chang教授等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2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醫學院負責中國事務副院長Doris Young教授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德國巴伐利亞州教育部州務秘書Bernd Sibler, 科研和國際事務主任Michael Mihatsch以及雷根斯堡大學校長Udo Jakob Hebel等一行五人代表團訪問了醫學院。
2015年10月26日,香港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市場部總監龔中心女士、執行董事兼行政部總監龔因心女士;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主任Bruce Ransom教授以及國際發展部主任Jody Y. Li博士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5年10月23-24日,醫學院在浙江大學2015年田徑運動會上獲教工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2015年,附屬第二醫院腦胡穎紅主任榮獲“全國醫德標兵”榮譽稱號。
2015年10月31日,在2015協和住院醫師國際論壇暨第五屆西湖論壇上,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創始成員單位。
2015年10月24日,楊巍副教授的“NMDA受體膜運輸調控及磷酸化調節機制”論文榮獲中國生理學會張錫鈞基金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2015年11月9日,王偉林任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院副院長(兼)。
2015年11月9日,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決定,顧國煜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委員會書記;呂衛國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委員會書記。
2015年11月13日,第12屆亞洲線粒體生物醫學及研究學會國際會議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11月20日,陳鵬飛等同學的《關節軟骨組織工程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015年11月23日,浙江大學與多倫多大學“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聯合研究所”成立。
2015年11月25日,劉偉教授研究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研究論文“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GAPDH Triggers Sirt1 Activation and Is Necessary for Autophagy upon Glucose Starvation”。
2015年11月25—12月2日,醫學院副院長李曉明、副書記陳國忠等一行訪問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西澳大學、麥考瑞大學和悉尼大學,與這四所學校就學生交流、聯合辦學和科研合作等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
12月2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Hickson教授團隊與附屬二院沈華浩教授團隊首次發現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期存在DNA復制行為,其研究論文“Replication stress activates DNA repair synthesis in mitosis”(doi:10.1038/nature16139)Nature雜志在線發表。
2015年12月5日,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會2015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5年12月,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材料學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1.805)發表題為Self-Assembling Prodrugs by Precise Programming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that Contribute Distinct St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論文,徐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杭祥副研究員。
2015年12月15日下午,金德水同志參加了醫學院科研辦公室和公共技術支撐體系聯合支部“三嚴三實”專題組織生活會。
2015年12月15日下午,杏林學長沙龍第一講成功舉辦,第一講主講嘉賓——77級校友、新加坡國立大學牙學院副院長曹彤作了《在口腔醫學學生就業和創新之間的思考》為主題的報告。
2015年12月16日下午,醫學院舉行第四屆教職工、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2015年12月,《Autophgay》雜志(IF=11.753)在線發表了沈華浩課題組研究論文:“Autophagy Is Essential for Ultrafine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production in Airway Epithelium”。該論文陳志華副研究員、吳銀芳碩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沈華浩教授、李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12月18日下午,醫學院舉行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報告會,邀請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成員、研究室副主任張國強同志為學院黨委中心組成員、全體管理干部、各支部書記、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2015年12月23-25日,醫學院獲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類別)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授牌。
2015年12月24日,2015年度浙江大學醫德醫風獎評選揭曉,附屬兒童醫院石卓、附屬第一醫院周建英、附屬第二醫院胡穎紅、附屬婦產科醫院黃夏娣、附屬邵逸夫醫院傅國勝獲“浙江大學好醫生獎”;附屬第四醫院沈秀蘭、附屬邵逸夫醫院邵紅玉、附屬第二醫院項海燕、附屬婦產科醫院徐鑫芬、附屬第一醫院高春華獲“浙江大學好護士獎”。
2015年12月28日上午,“公共健康協同創新中心”在嘉善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簽約揭牌。
2015年12月29 -30日,由公共技術生化平臺宋興輝副主任領銜的“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管理”項目榮獲2014-2015年浙江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成果一等獎。
2016年1月8日,黃河教授主持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月8日上午,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共同領銜的“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新團隊”項目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創新團隊獎。這是浙江省醫學領域所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
2016年1月,由附屬第二醫院張建民教授領銜的神經內外科腦血管團隊研究課題《腦卒中的病理機制及診治策略研究》榮獲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16年1月,2015年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第二醫院薛靜榮獲特等獎,基礎醫學系邱爽、附屬婦產科醫院張丹榮獲三等獎,醫學院榮獲組織獎。
2016年1月9日-18日,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攜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醫學院副院長李曉明、公共衛生系副主任夏大靜等訪問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渥太華大學、麥吉爾大學、阿爾伯塔大學和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代表團分別與五所院校就學生交流、教師培訓、聯合辦學等達成了合作意向。
2016年1月30日,李蘭娟院士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治研究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6年2月27日,在浙江省衛計委主任楊敬和維多利亞政府衛生部長Jill Hennessy的見證下,醫學院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學教育、研究和臨床醫療領域開展合作。
2016年3月9日,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副院長方向明一行訪問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
2016年,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虞朝輝教授和厲有名教授領銜完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和診治的研究》項目榮獲2015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年3月,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附屬邵逸夫醫院傅國勝教授的“優化內皮祖細胞移植術治療冠心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醫藥學部副主任陳忠教授的“缺血性腦損傷的藥物治療新靶點及意義”、遺傳所管敏鑫教授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在母系遺傳性高血壓和聾病中的致病作用機制研究”項目分別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年3月8日,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在公共衛生學院朱善寬教授等陪同下專程參觀訪問了斯坦福預防研究中心(SPRC,Stanfor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該中心與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CDRI,Chronic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于2015年合作共建“WELL-China”項目,朱善寬教授為項目的中方負責人(PI)。
2016年3月17日,浙江大學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魯家賢、高文英專項基金啟動“浙江大學基層醫院兒科醫學臨床技能培訓”公益項目。附屬兒童醫院作為公益項目的申請方,將為浙江省及黃山市90家縣級及市轄區的基層骨干醫護進行免費培訓。
2016年3月25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段治文教授為學院黨委中心組及全體黨員做了題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的專題輔導報告,這也標志著學院“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系列學習活動的正式啟動。
2016年3月30日,陳周聞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丁國慶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委員會副書記兼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書記。
2016年3月30日,陳作兵、鄭敏任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志康任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張松英任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程曉東任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
2016年4月13日,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細胞神經科學系Harry W.M. Steinbusch教授、荷蘭林堡省副省長Twan Beurskens等一行五人訪問了醫學院,醫學院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正式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2016年4月15日,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Bengt I. Samuelsson教授作客 “浙江大學學術大師大講堂暨醫學院杏林論壇系列學術報告”,作了題為《Prostaglandins and Leukotrienes in Health and Disease(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報告。
2016年3月30日至4月2日,羅建紅副校長率領我校醫學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同出訪的有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孫毅、附屬口腔醫院院長王慧明、附屬第一院副院長沈曄、附屬第二院黨委副書記項美香等相關領導。代表團出席哥倫比亞大學“Wu中心”的成立儀式,旨在支持和推動哥大和中國,尤其是和浙江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合作。
2016年4月18日,醫學院公共技術平臺獲浙江大學2015年度“青年文明號”稱號。
2016年4月19日下午,嚴建華副校長率學校科研院和研究生院各職能單位領導一行到醫藥學部進行調研和指導工作,就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實驗基地、研究生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對醫藥學部科研與學科發展與建設做了重要指導。
2016年4月20日下午,醫學院舉行2016年科學年會。
2016年4月26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副教務長、醫學院院長Trevor Young教授一行五人代表團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6年4月28日,為貫徹學校關于加強醫工信領域學科交叉合作的有關部署,醫學院舉行醫工信合作交流研討會。
2016年5月3日下午,醫學院首屆畢業生、四校合并后首任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張的個人傳記——《究腦窮源探細胞陳宜張傳》在滬首發。、
2016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與紹興市人民政府舉行醫學合作續約儀式。
2016年5月13日,2016年度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作醫院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頒發了合作醫院27個優秀學科獎。
2016年5月17日,德國夏洛蒂醫學院院長Axel Radlach Pries教授,國際部 Zhonghua Helmke 女士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8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分管中國項目副院長Doris Young教授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9日,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交流辦主任Stefan Lauterbach等一行5人代表團訪問醫學院。
2016年5月19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Swetland基金會負責人Ruth Swetland Eppig女士,Marianne Elizabeth Eppig女士和全科醫學教授Li Li一行訪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
2016年5月20日,浙江大學附屬二院國際網絡醫學中心暨廣濟網絡醫院(一期)項目啟動。
2016年5月20日,管敏鑫、楊小杭、李曉明、吳志英四位教授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聘為正教授。
2016年5月26日,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順利通過驗收。
2016年5月28日,醫學院舉行田徑運動會。
2016年26日下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衛生部副部長Carl Amrhein等一行4人訪問醫學院,參觀了附屬第四醫院,雙方交流了醫院建設的經驗。
2016年5月29日,醫學院舉行“先鋒學子”全員培訓計劃啟動儀式暨“遵黨紀、守黨規,做合格共產黨員”專題講座。
2016年5月30日,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臺江分院正式揭牌。
2016年6月,醫學院田梅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院雙聘教授胡海嵐獲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6年6月3日,醫學院黨委開展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兩學一做”井岡山干部培訓活動。
2016年6月13日,醫學院教職工交流吧啟動試運營。
2016年6月24日下午,醫學院舉行建黨95周年“兩學一做”專題報告暨先進表彰大會。
2016年6月下旬,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智一行5人訪問了日本山梨大學、理化學研究所和科學振興機構。
2016年7月4日上午,由浙江大學醫學院承辦,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師資培訓暑期專題進修班舉行開班儀式,培訓時間為28天。
2016年6月17日-20日,在2016年學術會議暨首屆MBBS項目青年教師英文講課大賽中,醫學院趙璐老師以臨床組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特等獎。
2016年7月8日-9日,2016年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學術研討會。
2016年8月1日上午,醫學院2016年暑期教育教學務虛會議順利召開。
2016年8月13日,浙江省政府授予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劉偉教授、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學黃建教授2016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6年8月29日,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派遣至美國國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NCATS)學習的重癥醫學科醫生徐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一篇影響因子高達30.357的論著,題為“identific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 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抗寨卡病毒感染及治療其引起的神經細胞壞死的小分子藥物的研究)。
2016年9月14日,加拿大不列顛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院長Dermot Kelleher,分管科研副院長Robert McMaster和婦產科教授Peter Leung訪問醫學院。
2016年9月28日,醫學院黨委書記黃河主持召開黨委中心組“兩學一做”學習會,專題學習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院全體黨委中心組成員及教工支部書記參加了學習會。
2016年10月19日,醫學院舉行安全知識培訓暨G20安全工作先進表彰會。
2016年10月20日,浙江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戰略合作啟動儀式舉行。
2016年10月21日,沈穎教授的“運動和精神疾病的小腦調控機制”項目和徐驍教授的“肝移植原病復發的分子機制及防治研究”項目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6年10月22日下午,醫學院杏林學長沙龍第三講暨86級校友學弟學妹見面會舉行,魯青、林平、洪傳坤、徐靖宏和丁立祥五位學長自主分享和答疑,旨在搭建優秀學長與在校學生的交流平臺,發揮學長的傳幫帶作用,傳承育人文化,弘揚浙醫精神。
2016年10月24日下午,69名浙江大學醫學院在金華校友齊聚金華市中心醫院,共同舉辦金華校友分會換屆大會。
2016年10月26日,醫學院召開黨委中心組“兩學一做”學習會,公共衛生系黨總支書記吳弘萍作了題為《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解讀報告。
2016年11月9日,醫學院黨委中心組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務長Margaret Sheil和墨爾本大學負責國際事務協理校長Simon Evans一行訪問醫學院。
2016年11月7日到9日,醫學院代表團訪問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黃廷芳國立醫院。代表團成員包括許正平副院長、黨委副書記陳周聞和院長助理張宏等。
2016年11月17日,90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宜張回醫學院,為母校師生作了浙江大學“學術大師大講堂”暨醫學院杏林學長沙龍、名師名醫大講堂報告——《神經元的細胞周圍調制和腦功能》。
2016年11月10日,周煜東教授研究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論文(DOI: 10.1083/jcb.201605046)。該論文報道了在神經系統發育特定階段星形膠質細胞中TLR4-MyD88-ERK通路的激活對興奮性突觸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
2016年11月28日,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總裁、浙江盈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英女士向浙江大學捐贈人民幣肆仟萬元,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陳小英醫學教育教學獎勵基金”。
2016年,醫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再次獲批準項目數和批準經費數全校第一,獲批項目247項,批準直接總經費1.18587億元。
2016年11月28日,比利時弗蘭德省魯汶大學醫學院再生工程學Thorrez Lieven教授和細胞分子學Callewaer Geert教授訪問了醫學院。
2016年12月5日,醫學院舉行2016年教育大會暨醫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受聘儀式。
2016年12月6日下午,紹興浙江大學校友會醫學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會議在紹興舉行。
2016年12月28日,2016年度浙江大學醫德醫風獎評選揭曉,附屬第二醫院嚴敏、附屬邵逸夫醫院吳加國、附屬婦產科醫院何榮環、附屬兒童醫院陳志敏、附屬第一醫院金潔獲“浙江大學好醫生獎”;附屬第二醫院金靜芬、附屬第一醫院趙雪紅、附屬邵逸夫醫院胡宏鴦、附屬婦產科醫院徐凌燕、附屬第四醫院盛潔華獲“浙江大學好護士獎”。
2016年12月31日,戴慧芬任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
 

浙江大學教育學專碩  
院校系 專業名詞及代碼   學習方式 類別 專業:22考研擬招生人數 20考研復試線 21考研復試線 復試分值占比 復試比例  
(030)教育學院 (045117)(專業學位)科學與技術教育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專碩 8 380 355 40% 1:1.3  
教育管理(非全)   非全 專碩 29 331 337 40% 1:1.3  
學科教學(語文)(非全)   非全 專碩 16 331 337 40% 1:1.3  
現代教育技術(非全)   非全 專碩 5 331 337 40% 1:1.3  
浙江大學教育學學碩  
院校系 專業名詞及代碼   學習方式 類別 專業:22考研擬招生人數 20考研復試線 21考研復試線 復試分值占比 復試比例
(030)教育學院 (040100)教育學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3)040103教育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全日制 學碩 13 355 355 40% 1:1.3
浙江大學教育學的院校分析:
一、考試方式。浙江大學22年教育學學術型研究生考試專業課采用統考試卷,即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二、招生人數。浙江大學22年教育學學碩計劃統招13人,較21年增加4人;教育碩士全日制計劃統招8人,非全日制50人。
三、浙江大學各科自劃線分數:60,60,210,355
四、浙江大學教育學考研特點
1、學碩專業課采用統考試卷。
2、招生專業少。
3、招生總人數少。
4、同等學力考生、非全日制本科考生報考條件高。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

 第四輪學科評估,按照“自愿申請、免費參評”原則,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體系在前三輪的基礎上進行諸多創新;評估數據以“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

評估等級 專業排名名次 評估等級 專業排名名次
A+ 前2%(或前2名) B- 30%~40%
A 2%~5% C+ 40%~50%
A- 5%~10% C 50%~60%
B+ 10%~20% C- 60%~70%
B 20%~30%    

 第五輪學科評估于2021年啟動,預計2022年出評估結果。考研派第一時間為大家發布最新版學科評估結果,請查閱本分類的最新資訊。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這次在全國的排名中名列B+以上,算是很優秀的專業,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屬于浙江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所以有志報考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同學,需要更加努力地復習備考,考研派在此祝各位順利考取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31所,本次參評30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101所。 (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A+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A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A-
10001      北京大學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10335      浙江大學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10635      西南大學
B+
10003      清華大學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10384      廈門大學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10475      河南大學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B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10056      天津大學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10166      沈陽師范大學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B-
10075      河北大學
10285      蘇州大學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10637      重慶師范大學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10762      新疆師范大學
C+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10108      山西大學
10118      山西師范大學
10135      內蒙古師范大學
10247      同濟大學
10295      江南大學
10351      溫州大學
11078      廣州大學
11646      寧波大學
C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10167      渤海大學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10418      贛南師范大學
10512      湖北大學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10663      貴州師范大學
10673      云南大學
11117      揚州大學
C-
10066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10205      長春師范大學
10299      江蘇大學
10373      淮北師范大學
10451      魯東大學
10513      湖北師范大學
10590      深圳大學
10603      廣西師范學院
10759      石河子大學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1課程理論與課程史研究
02教學理論與設計應用
03課程政策與教學管理
04課程比較研究
05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06學科教學
07學習科學與課堂教學變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師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國近現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發展史
04中外教育財政發展
05外國近現代教育制度
06歐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1比較高等教育
02基礎教育比較
03教育政策比較
04環境教育比較
05職業教育比較
06終身教育比較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與發展戰略
05比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01數字化學習資源
02信息技術教育
03遠程教育
招生人數: 29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統考生9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教育學原理 [0401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1課程理論與課程史研究
02教學理論與設計應用
03課程政策與教學管理
04課程比較研究
05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06學科教學
07學習科學與課堂教學變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師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國近現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發展史
04中外教育財政發展
05外國近現代教育制度
06歐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1比較高等教育
02基礎教育比較
03教育政策比較
04環境教育比較
05職業教育比較
06終身教育比較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與發展戰略
05比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01數字化學習資源
02信息技術教育
03遠程教育
招生人數: 29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統考生9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教育學原理 [0401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摘要:2019考研復試分數線大漲,這讓正在準備20考研的考生很是緊張,考研分數線作為評價院校報考難度的主要因素,11-20年浙江大學教育學考研復試分數線趨勢,為大家提供擇校參考,幫助大家確定自己的最終目標,在復試階段判定自己是否可以進入復試。

  關于分數線,小伙伴們要關注是哪個分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如政治/英語)、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如數學/專業課)、總分分數線,因為只有這三個分數都過線,才能獲取復試資格。

  ?浙江大學【教育學】總分分數線走勢



  ?浙江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走勢



  ?浙江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走勢



  數據說明:


  (1)分數線均來自學校官方發布的招生考試復試資格基本線

  (2)對于該學科專業課一/二單科分數要求不同時,幫幫提供最低分數線

  (3)各院系可根據本學科、專業特點及生源和計劃數制定不低于學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學科、專業復試基本要求,即具體專業的復試線會高出學校復試基礎線。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數量巨大,整理過程中難免出錯,如您發現問題,歡迎評論留言指正。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